种植水稻,管理上有一项重要的“健身”措施就是晒田,又称烤田、搁田、靠田、干田。最早记载晒田的是《齐民要术》,书中说:“稻苗渐长复须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曝根令坚”四个字,道出了晒田的要求及目标。宋代的《耻堂存稿》称晒田为“靠田”,明代的《便民图纂》称之为“稿稻”。清初《沈氏农书》称之为“干田”,说:“惟此一干,则根脉深远。”而在咱们信阳,老百姓都叫做“晒田”。

所谓晒田,就是当水稻大田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或者幼穗分化进入一定阶段时,把稻田的水排干,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抑制病虫害,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大穗,控制无效分蘖。经过晒田的水稻复水后,水稻能够吸收到较多的养分,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形成壮秆大穗,增加产量。无论是过去的农家品种,还是后来的矮秆品种、高产品种,抑或是现在的超级稻,莫不如此。产量愈高,晒田愈要。所以,才有“六月不晒田,无米别怨天”“秋前不烤稻,秋后要烦恼”“立秋不见底,有谷没有米”等耳熟能详的谚语。

在水稻生长的重要转折时段刻意地把水排掉,让稻田在太阳下曝晒一段时间,烤一烤,搁一搁,可以让水稻增强抗逆能力、实现稳健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达到穗大粒多、颗粒饱满的目标。这也像人生一样,历经的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恰似每个人成长所必须的环节,只有通过像晒田这样一种“健身”历炼,才会收获健康美好的未来。(柳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