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 (据新华网) |
陈冬从小就爱运动(据《洛阳晚报》) |
你能认出来这个俊俏的“小姑娘”是陈冬吗 (据《洛阳晚报》) |
老师回忆,少年时期,他是“学霸”“体育健将”;父亲讲述,他曾差点与军校失之交臂;师弟称赞,他是母校师生的骄傲
昨日,38岁的“新人”陈冬将和老大哥景海鹏一起飞向太空,中国进入太空航天员的名单上又多了一个河南人的名字。
从小到大,陈冬身上的标签有“学生头子”“班长”“爱徒”“学霸”“飞行员”,从立志献身军旅到最终成为一名飞天的航天员,陈冬的经历“称得上传奇”。
16日下午,洛阳的姚志强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说,“等我从太空回来,回老家一定会来看你,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51岁的姚志强鼻头一酸,来电人是陈冬,是他带了六年的学生。
从小是“学霸”和“体育达人”
中学阶段,陈冬成绩优异,也是体育达人,曾多次获奖。陈冬于1978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的退休职工,哥哥比他大4岁,目前在广东当医生。
在陈树林眼里,爱运动、爱学习是陈冬儿时最大的特点。“我二儿子从小就让我放心,他上的是我们厂里的子弟学校,一直住在家里,但他的事情我很少操心。”陈树林说,小时候的陈冬最爱打篮球、游泳,做完功课就喜欢搞体育运动。虽然说爱学习、也爱玩,但陈树林从未干预过儿子,甚至鼓励儿子,要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未来。
1997年,陈冬从洛阳铜加工厂中学(现在是洛阳市第22中学)毕业,初高中连读。至今姚志强还记得当年选班长的情景,“那时候我不了解刚入学的这帮孩子,就让大家投票选班长,陈冬高票当选,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学同学,大家都对他非常支持。”
陈冬这个班长,一当就是6年,姚志强说,少年时代的陈冬十分稳重低调,话不多,但是说一不二;是班上的体育达人,学校开运动会时,长跑、短跑、铅球等项目,只要他上场,绝对能拿下名次。不仅如此,陈冬学习成绩也很好,“在全市的数学竞赛上拿过二等奖,分数考上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
高考620多分的军校生
曾因视力差了“0.1”,陈冬差点与军校失之交臂。上高中的陈冬一次跟父亲说起自己的志愿,高考就要考军校,考不上军校就去当兵。
1996年11月,军队院校招收飞行员的工作进行前期体检阶段。两次体检都过关后,陈树林对陈冬当飞行员的事有了很大的期待。1997年6月,他陪儿子到济南参加了第三次体检,“当时他出来就跟我说,视力可能有点下降。我安慰他,没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
由于陈冬在学校学习好,又担任学生干部,校领导对陈冬的高考录取也十分关心。当年8月,陈冬以620多分的优异成绩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招生组来了后,校长和陈冬的父亲见到了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的同志。
“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招生的同志说,我们从没看到报考我们学校高考这么高分的学生。”陈树林说,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体检的报告。由于体检由两位医生签字,视力检查表上一位医生的结论是1.0,另一位医生的结论是0.9,最终为了保险起见,给陈冬的体检报告的结论为:视力0.9,这与合格的体检视力标准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我儿子的高考成绩,说肯定是高考复习强度大影响了视力,这也是暂时的。最后没有因为这0.1的差距将陈冬拒之门外。”陈树林说。
军校期间只回家两次
陈冬的航天之路,是从蓝天开始的。坐落于长春东南湖大路的空军航空大学,也就是曾经的长春飞行学院,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考入这里。
听说陈冬成为了神十一飞行乘组航天员,同样从空军航空大学走出来的飞行员们热血沸腾。陈冬的一位师弟说,陈冬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如今又成为航天员,穿过蓝天,飞向更宽广的宇宙,他的经历称得上传奇,“母校的英模榜,又多了一位航天英雄。”
包括陈冬在内,飞行学员们在成为飞行员之前,都经历了超乎寻常的磨练,力量和体能训练是日常必备。“引体向上、臂屈伸,都要连做20个以上;跑步也是每天必须,1万米的奔跑都是家常便饭。”这位飞行员说,为了训练抗眩晕能力,飞行学员们还要经常练习旋梯和固定滚轮,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两次800米高空跳伞,以及心理对战、野外生存等多种训练。
“体能、航理、飞行,要成为飞行员,这三项缺一不可,飞行学员的淘汰率能达到七成以上。”陈冬的一名师弟说,他了解到,师兄陈冬当年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且为人谦逊真诚,十分为同学们着想,“他不仅体能训练拔尖,而且理论知识也相当扎实,当年是一名‘学霸’。”他说,师兄陈冬以骄人的成绩毕业,顺利成为了飞行员。
上军校期间,陈冬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二年级的春节。后来因为学院的规定,没有回家。陈树林告诉记者,他经常与儿子通信,问儿子钱够不够花,每次儿子的回信都是让父母放心,自己很好,没有什么别的需要。
陈树林告诉记者,在儿子准备出征的阶段,他一直在北京照顾孙子,10月13日刚刚从北京回到老家洛阳。多年来,陈冬的学习、训练让他对儿子非常放心,希望儿子能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牵挂父亲,他委托老同学多去看看
陈树林和妻子都曾是原洛阳铜加工厂的职工,退休后分别去北京和广东给两个儿子带孩子。一年到头,一家人难得一聚,就这样天南海北地相互挂念着。
陈冬有一对5岁的双胞胎儿子。在出征前,他对双胞胎儿子说:“这次爸爸会出远门,你们在家要听爷爷、妈妈的话。你们看看天空,去找找星星,说不定爸爸就在那里,跟爸爸打个招呼。”
“谁家有人出差,都要担心呢,我家冬冬去那么远的地方,说心里不牵挂是不可能的。”陈树林说。
16日中午,正在进行发射前最后准备工作的陈冬,专门给陈树林打了个电话,言语间充满关切。细心的陈冬还委托在洛阳的老同学,在他执行任务的这些日子里,多去看看自己的父亲。
11月10日是陈树林的69岁生日,那时,陈冬还在太空执行任务。“儿子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党和全国人民的希望,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陈树林说。(综合《新京报》《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