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伟大长征,弘扬长征精神,今晚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将推出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再现红34师在长征途中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中央红军突破重围,最终全师几乎全军覆没的慷慨悲歌。
重点刻画基层指挥员和士兵
据该剧总制片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芶鹏说,该剧有5条创作框架,即大格局、小人物、好故事、重创新、强团队。红34师的全体官兵,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这正是剧中弘扬和赞颂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乏的。这也是该剧的精神内核和创作主旨。
导演董亚春说,这个戏虽然是主旋律题材,但不像以往许多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写敌我双方的领袖,而是“切入点”比较低,把描写刻画的重点放在基层指挥员和普通士兵身上,他们都是中小人物,表现起来更接地气,更能体现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长征精神我们没有作为口号去喊,而是将这些融入戏里,融入人物身上。他们的出身、经历不同,有些战士有知识有文化,但大量是农民子弟,没有受什么教育,但这些人能坚定不移地跟随红军的脚步,凭借的是闽西子弟硬脖子的劲头和坚持到底不当逃兵的朴素信念。这些普通战士组成的34师,是坚不可摧的,他们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很值得敬佩。”
编剧钱林森说,刚接受任务时,由于他找的资料都来自网络,所以虽然感觉这是80年前的一段悲壮史实,却找不到恰当的艺术表达手段,更不知道怎么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去年5月,他在采访和收集资料时,看到了一张烈士名单,上面只有千把个人,而闽西的革命烈士有好几万人。名单上的名字也都是丘老丸子、赖老石头等,极为朴素,一看就知道是一群没文化的苏区老乡,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为保卫苏维埃毅然“投红”,在执行后卫作战任务中全部阵亡。很多战士是夫妻、父子、爷孙,把家一扔就走,再也没有回来。“这样,忽然就感到镜头压下来对准了这些小人物,他们扑面而来。”
遵循历史真实又有艺术创造
从一开始,这部剧就想拍成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董亚春认为,这段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和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剧中用了一些将士的真名,但是即使连陈树湘,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有一张画像,是根据唯一活下来的100团团长韩伟的口述画的。“全剧遵循历史真实和红军长征大的历史背景,但也有很多描写做了逻辑上的推演,细节上有创作。应该说,这种情况为当下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红34师的历史上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细节,比如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用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自尽。但董亚春表示,剧中虽然也表现了这位英雄师长的壮烈牺牲,却没有让他在屏幕上倒下,而是写他冒死掩护了几个少年红军过牯子河追赶主力部队。“这里就有浪漫主义的东西。这几个少年红军历史上也是没有记载的。这是我们对红34师的文化期许。”董亚春说。
芶鹏说,这部剧注重讲好故事,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而且剧情智慧、乐观、幽默。这支部队包罗了各类人物,有的不乏过人之处,如神射手和武林高手等。陈树湘把数千位年龄和素质参差不齐的人组织起来,成了一支英雄的34师,经过实战的磨练和血性的迸发,最终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到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全师6000多人,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逃跑,没有一个人投降。全剧通过大量语言、行为描写,表现了这些烈士究竟是如何托起信仰和忠诚的丰碑的。
钱林森说,虽然这部剧有些情节非常悲壮,但这不是一部“悲剧”,红34师打的是一场“胜仗”,因为他们完成了上级派给他们的后卫作战任务,当接到“中央纵队过了湘江”的电报时,深陷于国民党军及反动民团重重包围中成为孤军的红34师指战员们竟一片欢呼,庆祝胜利。这是陷于重围、过江无望的战士们对紧张、压力的一种宣泄,也为这部剧找到了新的艺术表达。
剧中红军将士有勇有谋有情怀
董亚春说,这部剧把重要的笔触放在描写普通一兵的情感和人性上。比如陈树湘,电视剧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模式化的人物,而是有勇有谋有情怀、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人。他特别希望战斗结束后,能把招募来的6000闽西子弟带回去。“陈树湘饰演者张桐曾经问我:怎样克服模式化的表演,进行艺术创造?我说,要把陈树湘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生动鲜活的人。”
剧中,红34师的普通士兵一个个倒下了,最后时刻,师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少年红军,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丈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妻子。他们都把希望留给了别人,就像为了保卫中央红军,红34师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些都牵动了亲情关系,最后落点都在人情、人性上。
这部剧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描写整个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只聚焦了红34师这支名不见经传的后卫部队。红34师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仅存在了100天左右,但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
芶鹏指出:“这部剧是主旋律作品,也具有战争片、动作片、情节片元素,甚至还有点铁血柔情。”总之,这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才有着巨大的震撼力。(苗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