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通讯员 刘倩)9月12日,记者在信阳市平桥区奥吉特食用菌项目基地采访时看到,智能化的车间内,一排排白白胖胖的食用菌褐蘑菇,比肩而立,煞是可爱。这里,从培养料制作到基料传送全部由旁边总控室的电脑操控。

“食用菌菇的原料为小麦秸秆、木屑等,当菌菇采摘后,剩下的菌糠可用于肥料或家畜的饲料。从源头到尾部构成了一个完全无污染的循环链条。”该项目负责人宋俊刚介绍说。目前公司有9个标准化菇房,日采摘菌菇近千斤,八成销往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可带动30万农民种植小麦,销售秸秆。

资源共享,循环利用。像食用菌菇这样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在信阳遍地开花——

“中国花木之乡”潢川县,花木种植面积发展到26万亩,年产值达28亿元。漫山遍野的花木富了当地百姓,也绘就了一幅幅园林美景。

商城县充分挖掘山林资源,发展板栗、茶叶、桑园、油桃、冬枣、珍珠菌、檬籽等经济林果生产基地,油茶挂果面积已达11万亩,年产茶油2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

“点绿成金。”全市210万亩生态茶园,让信阳120万茶农每年茶叶人均收入近万元。林、菌、药、茶、牧、果、花……信阳生态农业生产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不久前出炉的《信阳“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红城”“生态经济先行区”等字样多次出现。从吹响“生态立市”号角,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经济先行区”,信阳人民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对全国亿万听众坦言,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 轻轻地,就是全心全意地呵护,贴心贴肺地关怀,话语间饱含对这片山水初恋般的珍爱和慈母般的“舔犊”情怀!

为此,信阳开始说“不”。从2014年起,就严格推行“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制度,一大批“环保存疑”的工业项目被“婉拒”。全市所有立窑水泥生产线被强行拆除, 360多家粘土砖瓦窑场和100多家简单珍珠岩加工企业被淘汰,139家燃煤锅炉退出历史“舞台”。

维护了青山秀水,也增加了客商们投资创业的信心。短短几年,信阳特色工业化道路越走越宽。星天空数码、天扬光电等一大批电子信息、高科技项目落户信阳,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电商物流等主导产业业已形成,去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

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凭借鸡公山、南湾湖、黄柏山、汤泉池等自然风光,苏区首府、将军故里、千里跃进等红色品牌,还有郝堂、西河等一批响誉全国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休闲观光客涌入信阳。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16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4.6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

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信阳,这幅浓墨重彩的风光画卷,这个碧玉装点的豫南小城,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已连续八届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六届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现在又在向全国文明城市进发,今天的老区人扬眉吐气、自信满满!

“信阳的山水,是大自然的厚赐。坚持绿色发展,做强做大信阳特色经济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信阳,必须让美丽与发展同行。”信阳市长尚朝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