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组在纪念碑前合影 本报记者 黄 慧 摄

总策划:赵恩烽 赵锐

执行:信阳晚报记者 黄慧 韩蕾

见习记者 郭晓雨

南阳晚报记者 于欢 王维纲

独树镇是南阳市方城县一个有着10万人口的乡镇,该镇地处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因地处两山余脉连接处自然形成的一个小缺口,易守难攻,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代时期,独树称为龙泉店。明朝正统四年设诸阳驿,独树正值驿道上,称为龙泉店铺,后称龙泉镇。明嘉靖三十二年,洪水淹没冲毁龙泉古镇,仅龙泉寺前一老槐树得以幸存,后人因此称其为“独树”。

8月27日,本报与《南阳晚报》“重走长征路 再写新篇章”联合采访组来到了位于方城县的独树镇七里岗,瞻仰了位于许南(许昌-南阳)公路旁的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和烈士陵园。

纪念碑前悼英灵

“历时10个月,转战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和出发时相比不减反增;与中央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曾途经南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作用的红二十五军。”方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靳云开向记者介绍说。

来到位于七里岗的方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已是正午时分,薄雾轻云,日光直射,刺刀形状的烈士纪念碑拔地而起,直冲云天,在耀眼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由刘华清题写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清晰。纪念碑周围的烈士墓,让整个陵园更显庄重肃穆。

纪念碑正前方的“血战独树镇碑记”记载着82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虽然碑记只有寥寥几百字,但站在那里,依然依稀可听见枪炮声、呐喊声,还有当年那支《红军青年战士之歌》的嘹亮歌声。

在革命烈士陵园内,记者遇到不少前来参观的南阳市民。他们在纪念碑前静静伫立,聆听着讲解,记者的思绪也一下子被带进了风雪连天、惨烈悲壮的那一天——1934年11月26日。

七里岗旁遭绝境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的何家冲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他们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跳出了敌军在桐柏山区的包围圈,计划越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11月26日,当天突降寒流,雨雪交加,寒风刺骨。衣着单薄的红二十五军战士冒着漫漫雨雪,朝着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附近的公路急速前进。

为了“围剿”红二十五军,11月26日上午,国民党军第一一五旅和骑兵团抢先到达独树镇一带,并在许南公路两侧的焦庄、段庄、马庄、辛庄等村构筑临时工事,形成了东西长10华里的“U”型包围圈,并封锁了公路。

敌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据当时敌军报告资料所载,仅其一一五旅,就有战斗人员2460余人,战马305匹,步枪1800多支,重机枪22挺,迫击炮12门。

面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这一严峻形势,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商议决定,红军必须于当日天黑前突破七里岗防线。

当日下午1时许,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沿七里岗脊北进,当接近许南公路时,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敌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因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事前没有发现敌情。敌人开火后,先头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绝大多数红军战士几乎被冻僵,拉不开枪栓,零星打击的火力,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以致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敌军趁此机会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

寒风雪中突重围

“独树镇四周的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隆冬的旷野,树叶都没有一片,茫茫雪雾中没有任何依托的地方。国民党军乘机发起冲击,并从两翼包围上来,形势十分险恶。”靳云开说。

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二二五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

在压住敌人进攻的一瞬间,吴焕先当即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大声疾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带领部队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搏斗。正当战斗胶着之际,徐海东副军长带领部队也赶过来了……

此时,疯狂的敌人以整连整连的密集队形进行反扑,并不断用迫机炮轰击红军阵地……

整整一个下午,红二十五军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阵地前堆满了敌人的尸体。在战斗中,红军死伤300多人。

入夜后,风雪未停,接着转为大雨,红二十五军乘机撤到杨楼乡的张庄一带,并在张庄召开了紧急会议。

吴焕先等人分析敌情后一致认为:敌军前堵后追,我军腹背受敌,又是孤军作战,如不迅速脱离这一危险地区,就会在这地势平坦的敌占区里和数万敌军进行决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决定连夜突围。

当夜一更天,红二十五军指战员忍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由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冒着风雪,悄然出发了。红二十五军绕道保安以北的沈丘附近,越过了许南公路。27日拂晓,抵达伏牛山东麓,突破了敌人的合围。

独树镇战役是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场恶战。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在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条件下,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使红军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全。不久,这支从血战中冲杀出来的英雄部队先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