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向采访组介绍何家冲历史 |
模拟长征路的起始段 |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悲壮的史诗,这条用脚板和意志丈量出来的长征路,从出发地——信阳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开始,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8月17日,本报与南阳晚报“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访组深入何家冲,循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段铭刻在岁月里的峥嵘记忆,而这段追寻的过程,也成为采访组每个成员“心灵的出发地”。
总策划:赵恩烽 赵 锐
执 行:信阳晚报记者 黄 慧 周 涛
南阳晚报记者 蒋宁宇 李 萍 张 曦
何家冲一位普通妇女 救起13位红军战士
上午9时许,采访组到达何家冲时,细雨蒙蒙。据说,当年红军从何家冲出发时,就是一个雨天。“闪闪红星门”是何家冲的标志性建筑,红星上方书有“革命老区 红军摇篮 长征出发地”字样,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山村的与众不同。
距红星门不远,一座徽派建筑默默伫立在那里,门上写着“何氏祠”,这里就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
据负责看护何氏祠的老人何银龙介绍,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集结在村头的大银杏树下,由此出发长征,北上抗日。
当年,红军与何家冲百姓鱼水情深。何银龙听长辈们言传最多的就是何大妈刺瞎眼救红军的故事。何大妈是村里的一名普通妇女,她用微薄的收成,在家后的山洞里先后救活了13名红军伤员。有一次,一名红军伤员被敌人清剿队抓获,她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冒充红军,换回这位伤员。“还有一次,国民党要抓红军战士余占海,何大妈为了证明他是自己亲人,当场起了毒誓,并忍受剧痛刺瞎自己的右眼。解放之后,余占海幸存,再次回到何家冲,想接何大妈走,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尽孝,但最终还是被何大妈拒绝了。”何银龙老人说。
曾由“童子军”组成的红二十五军创造了传奇
出了何家祠,东边房山的小路向北拾级而上,采访组便踏上了“长征”的路程。道路顺着山势用青石铺就,再向东走,在层峦之中出现一座“英雄桥”。走过浮桥,是一座“勇士崖”,纪坛出现在眼前。纪坛由军旗、基座和平卧式红星组成,基座正面刻有“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九个红色毛体大字,是毛泽东对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的赞誉。
一小段时间的上山下山,采访组的每个成员已是满头大汗。随行的讲解员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刚才走的只是模拟的长征路。当年,红二十五军里大多数可还都是孩子啊,想想他们,多不易!”
当年,红二十五军是一支最年轻的红军部队,军队指战员的平均年龄不足18岁,当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副军长徐海东(后任军长),才33岁。在队伍中,更多的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最小的战士年仅8岁,这支部队当时曾被称为“童子军”。
这次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途经的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均为国民党统治核心区,处于敌人重重包围中。在这样形势下,这支“童子军”却创造了一系列红军史上的传奇。
下山时,不远处一排古式民居非常惹眼,屋后的地里苦瓜、豆角、花生长势喜人。一位老人在田里摘花生,他告诉记者,虽未经历过那段红色岁月,但村里传下来的红军故事“徐海东假扮和尚龙泉寺中救同志”“长岭岗大捷”“独立团和便衣队活捉民团团长丁应昆”等,他却是从小听着长大的。
“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这有了红军,现在才能过上这样的安生日子。”老人说,流淌着红色血液的何家冲人已经开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致富。这里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性旅游配套体系,每年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的游客达90多万人次。
八百年老银杏树见证红二十五军誓师出发
下山途中,采访组循着路边指示牌上的方向,走向“誓师广场”。广场上,一棵树龄800余年的银杏树枝叶繁茂,树上挂着白果,树下村民悠闲地坐在那乘凉。讲解员介绍,它见证了红二十五军的会合,见证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
采访组走近银杏树,仔细环绕一周发现,树的身上有一道深深的痕迹。讲解员告诉记者,这还关联着一段故事。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出发,拉开长征的序幕。在银杏树下集结,当时天降大雨,似乎是为战士们送别。随后,一道惊雷直劈向银杏树,树身被烧得焦黑,并留下了很大的裂痕。村里人当时都以为这株银杏树活不成了,可没想到第二年在红二十五军长征接近胜利时,它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成功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10月19日,红十五军团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合。毛泽东赞扬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徐海东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邓小平同志也曾说“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路线是正确的”,李先念曾题词“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程子华、郭述申、刘震、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先后为何家冲题词。
如今的何家冲,时过境迁,模样有所改变,但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当年红军战斗的痕迹,每一个角落都散落有红色的记忆。重走这一段长征路,周围苍山无言,只用坚守诉说着曾经风云激荡的故事,采访组与流淌着“红色血液”的何家冲人一道,追寻着那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这红色的记忆就像那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