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枞阳县周潭镇燕山教学点的民办教师周顺友,曾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与执着,他用残疾的身躯为山区孩子们传递知识的火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30多年坚守在贫困山区教育第一线。

1979年,18岁的周顺友初中毕业回到了家乡,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生在偏远农村比较少。当周顺友正在继续念高中和学门谋生手艺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村大队书记找上门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把村小学教师的担子扛起来。于是,周顺友就背起小黑板,领着10多名放牛娃,把山野、树林当教室,当起了名副其实的“耕读教师”,也是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

由于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右半身活动不方便,右手不能写板书,为了能顺利教课,他苦练左手板书,一笔一划给孩子们写下每堂课的内容。因为教师实在太少,学校只能采取“复式班教学法”,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都是周顺友一个人负责。为了教好学生,周顺友努力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

1987年3月,经组织提名、村民推选,周顺友被推选到村干部的位置上,工作要相对轻松,待遇要相对丰厚。但接到任命后,周顺友婉言谢绝了组织。周顺友的弟弟在合肥工作且事业有成,几次劝他放弃当老师去合肥工作。在亲情和收入的诱惑前,因为放不下孩子、割舍不了对教书育人这份事业的热爱,他放弃了去合肥的想法。默默耕耘,也换来了桃李满园,这个200户不到的小山村,仅考上本科的孩子就超过30人。

时光荏苒。为了村里的适龄儿童有学上,周顺友已经在这里任教37年。他感慨地说:“我今年56岁了,我希望在我退休后有正规大学毕业的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如果没有,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用爱陪伴大山的孩子,让他们学得更好、飞出大山、走得更远。” (据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