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见到了《共产党宣言》国内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的陈望道。他热切地握着陈望道的手,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看着病中总理那期待的目光,遗憾地摇了摇头。周恩来感叹道:“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

就在这一年秋天,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位名叫刘世厚的老党员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交给了广饶县博物馆。而这本小册子正是周恩来要找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刘雨辉 把这本书交给刘良才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热血青年。其中,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创建人延伯真和刘雨辉夫妇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据延伯真的女儿延桂宁回忆:“这本书最早的主人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济南党组织负责青年工作的张葆臣。我母亲从他那儿得到这本《共产党宣言》,1926年带着这本书和父亲一起回家探亲,就把这本书留在刘集。”

刘雨辉是广饶县刘集村人,曾先后就读于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和苏州女子产业学校,1925年夏毕业后回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在济南期间,她结识了济南女师的王辩、侯玉兰、于佩贞、刘淑琴、王兰英等许多共产党员,同年由于佩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们常和延伯真、刘子久、李云生、张葆臣等人一起学习和活动。这样,那本首页右下角盖有“葆臣”朱印的《共产党宣言》就辗转到了刘雨辉的手中。

当时,刘雨辉的家乡刘集村已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其首任支部书记是刘良才。1926年春节期间,延伯真同刘雨辉、刘子久回家乡探亲,带回了许多令人振奋的革命信息以及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杂志等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刘雨辉把那本精心珍藏着的小册子拿了出来,交给了当时的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

一次次躲过 敌人搜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逐步控制了山东,广饶形势越来越严峻。1931年,刘集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刘良才和刘集党支部成员不得不埋藏了印刷机,销毁党的机密文件和学习材料,但是他们却把印有红色马克思头像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包裹好,密藏起来。过了几个月,形势更加恶化,敌人多次搜捕刘良才未遂。

1931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调刘良才离开广饶,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有时把它藏在粮食囤底下,有时又封进灶头,有时则转移到屋顶脊瓦下面,一直没有暴露过。1932年8月,广饶邻县的博兴暴动失败,广饶党组织也受到严重损失,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就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忠厚老实、不太引起敌人注意的老党员刘世厚保存,并郑重地告诉他:“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不久,刘考文等一批党员被捕入狱。刘良才也被叛徒出卖,牺牲在潍县。

虽然广饶党的活动转入低潮,但是刘世厚和刘集村的许多觉悟农民,都坚信“大胡子”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刘世厚把这本书作为对过去斗争岁月的缅怀,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憧憬、希望和寄托,精心收藏起来。刘世厚用油纸精心地把这本书严实包好,装进竹筒里,有时埋在床铺下面,有时藏在屋山墙上的“雀眼”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斗争更加激烈残酷。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日伪军三次“扫荡”刘集村,全村房屋几乎被烧光了,但在刘世厚的保护下,这本《共产党宣言》仍安然无恙。最严重的一次“扫荡”是在1941年8月,日伪军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全村顿时成为血河火海。在敌人的暴行下,有83名乡亲被杀害,500多间房屋被烧,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已经逃出村的刘世厚心里总惦记着这本书,又冒险潜回村里,硬是在火海中从屋山墙的雀眼里把这本《共产党宣言》抢救了出来,使之又一次度过了浩劫。1944年日军又一次大扫荡,这本珍贵的书仍然安然无恙。

刘世厚献出 《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解放战争时期,广饶刘集一带虽然已成为解放区,但形势仍然很不安定,时常受到国民党军队的侵扰。刘世厚不得不继续想方设法到处藏匿这本书。新中国成立后,天下太平了。刘世厚仔细地把这本快散架的书装订好,还在首页的左上角盖上了一枚“刘世厚印”,然后用一块老蓝布包起来,放进小漆匣里。

1975年,在广饶县革命文物征集活动中,84岁高龄的刘世厚将保存了43年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恋恋不舍地献给广饶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看,居然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不禁喜出望外。随后,又将这本小册子带到上海去核实,最终确定这正是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据考,陈译本第一版现在全国仅保存有11册。(据《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