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通讯员 谢万柏

一声“你好”,是他走进了农户家中;一声“谢谢”,是他走后的余音。赖自力是信阳市工商局派驻光山县罗陈乡坪塘村第一书记,自2015年8月底被选派以来,他把自己融入群众中,以村为家,围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当好“四种人”。

做村情民意的“知情人”

赖自力驻村以来,通过进村入户,和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对坪塘村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和突出问题做到了尽快掌握,对有争议的贫困户通过民主评议决定,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准确。一年来,他走访群众1100余人次,组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6次,收集群众热点、难点信息100多条,知道了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政府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摸清了全村贫困家底,精准识别出170户贫困户、717名贫困人口。

做基层党建的“引路人”

为了抓好“两委”自身建设,赖自力按照组织对“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位,认真处理好与支部书记、村“两委”的关系,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交心,掌握大家的真实想法。此外, 赖自力还指导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做精准帮扶的“实干人”

群众对干部是否信任和认可,看的是你是否给群众带来了实惠。驻村以来,赖自力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经过赖自力的努力,村里的道路和水利设施得到兴建和完善,乡村面貌得到改善,乡村文化品位得到大力提升。与此同时,赖自力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对全村种植、养殖户进行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带领群众积极开展产业脱贫和科技脱贫。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近一年,赖自力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把群众当成亲人,把坪塘村当成家。群众家没有电话,需要与外出的亲人联系,他会把自己的手机借给群众;群众到乡里办事或从集镇返家途中,他碰到了,便会开车把他们送到家;看到村敬老院老人洗澡困难,他就想法设法地为老人建洗澡间……赖自力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也得到了群众的真情回报:给他送来手工鞋垫,为他的座椅加装棉垫防寒,给他送来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所有这些虽看似微不足道,但却饱含着坪塘村群众对赖自力的感情。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干好坪塘村事情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的坪塘村,在赖自力的帮扶下,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交通有了新改善,产业发展有了新推进,干部村民思想观念有了新转变,坪塘村正阔步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