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许光任北海舰队宜川号军舰副舰长 |
本报记者 时秀敏 黄宁
2015年清明节,《解放军报》发表了许光的大女儿许道江的长篇叙事散文《红星闪闪传万代》。文章讲述了发生在爷爷和父亲两代共产党人身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情追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文中,她这样写道:
“爷爷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特殊于人,因为他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共产党员无论他职务多高,都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亲情化。而父亲,正是深深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要求,回到家乡40年如一日,光明磊落,公平正派,艰苦奋斗,从不拿公家一针一线,廉洁自律,以爷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默默地坚守在平凡的基层岗位,无怨无悔。”
2014年10月,许道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父亲3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时,也曾这样解读过父亲:“不走后门,不搞特殊化,光明磊落做人,绝不利用爷爷的影响为自己谋取半点私利,这就是父亲。在他看来,重返军营也好,部队升迁也罢,都是在搞特殊化,都会给爷爷脸上抹黑。”
知父莫若女。“不搞特殊化、人情化、亲情化”,这正是许光一生都没有跨越的“清规戒律”。
大儿子许道昆1978年高中毕业那年,恰逢许世友将军的老部队——江苏省军区在新县招兵,时任人武部副部长的许光又是县征兵领导小组负责人。但许光因为许道昆差几个月才满18岁,拒绝了儿子要当兵的请求,而是让他下乡当了一年知青,第二年才当兵入伍到了不是许世友将军下属部队的127师。
后来二儿子许道仑也到部队当兵。许光从没有替他们找关系说过情,更没有为他们找许世友将军帮忙提干。1985年,许道仑即将复原回乡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许光高兴地告诉儿子,“回来好啊,回来是二级工啊!”两个儿子先后复员回乡,在新县基层单位当普通工作人员。
即使是对最疼爱的大女儿许道江,许光也不搞特殊化。许光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大女儿许道江在北京工作,当时交通十分不便,每次回家探亲下了火车还要坐4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从信阳到新县,有时连车票都买不到,即使这样,许光也从来没有用公家的车接送过一次。
许光的爱人杨定春老人陪伴许光走过了55个春秋。在她的眼里,“许光一辈子就想着人家,不想着自己。人家有事儿,他管。自家人有事儿,他不管。”
杨定春的堂弟杨定根是许光的忘年交。两人共同爱好很多,喜欢一块喝酒、打猎、摄影。许光鼓励杨定根,“年轻人干工作,一要入党,二要得奖。”1987年,在新县泗店乡文化站工作的杨定根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信阳地区摄影工作者协会。杨定根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便向许光提出帮忙调到县里工作。但杨定根没有想到,刚刚还和他聊得很投机的姐夫“风云突变”,十分严厉地批评他,“你个人搭梯个人上,想让我给你搭梯,没门!”
“我早把高干的帽子摘掉了,你们也不要再戴!”许光经常这样严厉告诫子女。许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一次次放弃,他的一次次坚守,都是最有力的佐证。
许光喜欢抽烟,但从不抽公家的烟。街头最便宜的散花烟,他一抽就是几十年;公家给他配了电话,但他几乎都是接听而不拨出,家里人要因私事打电话,想行个方便都不行。1985年许世友将军去世后,每年清明节,许光都要去给父亲扫墓。时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他,公家给配的有专车,但他给父亲扫墓从来不坐。每次都是从县里坐公交车到田铺乡政府,再步行7、8里路,走到父亲墓前。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许光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012年,许光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十分坦然,也不愿接受过多更好的治疗。同年11月,在儿女们的反复劝说下,许光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治疗。他总担心自己接受的医疗待遇超标,因此提出了“三不”:不用进口的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
“爷爷是将军,为共和国成立九死一生,理应受到人民的祭拜,而父亲一生默默无闻,却也受到人民的敬仰。透过自发祭奠的队伍,我仿佛看见,无数像爷爷和父亲一样的共产党人,他们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们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在《红星闪闪传万代》文章的结尾,许道江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