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再吃一块巧克力行不行嘛?”“爸爸,我再看十分钟电视呗”“奶奶,我今天只上半天幼儿园好不好?”……孩子慢慢长大,渐渐开始跟父母谈条件,“讨价还价”。讨价还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促进成长。但是如果父母处理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一味妥协会让孩子变得自私、骄纵;一味拒绝会让孩子变得怯懦、无主见。宝宝“讨价还价”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商订规则。与孩子一起协商规则更能激发他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家长要以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制订这样的规则,为什么有些事不可以不能讨价还价。比如,家长与孩子共订规则“先洗手,再吃饭”,这不可讨价还价,否则手上的细菌就会吃进嘴里会生病。

2.抓大放小。孩子讨价还价,家长不可一味妥协,也不可全部拒绝。重大原则性问题一定要拒绝,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比如,“晚上刷牙后不能吃东西”,这是个原则性问题,家长不要做任何让步。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可以适当让步,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比如:“先收玩具,再看动画片”,孩子央求先看动画片,再收拾玩具,父母可以做适当让步,只要孩子能把玩具收拾好就行了。

3.态度一致。家长立场要坚定,前后态度要一致,不可情绪化,不能心情好时孩子讨价还价就让步了。孩子尝到甜头,就会察言观色,想方设法让家长妥协。

4.做好“售后服务”。家长无论是拒绝还是妥协,都要向孩子讲清理由,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家长做出让步后,还要督促到位,不可放任自流。比如孩子央求先玩游戏,再整理房间,家长在让步后还要督促孩子整理房间,落实到位。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