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莘莘学子 |
晨 读 |
校内实训 |
学徒制培养 |
校园一角 |
一
梦想与追求一路前行。
1973年,济源王屋山下,一所服务“三线建设”的学校腾空出世,她就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隶属于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的“五三一机械工业学校”。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勃勃生机。1978年3月,学校借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失时机地赋予了该校新校名“中原机械工业学校”。为了持续这股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原五机部决策层“相中”了历史文化名城南阳,1979年4月,一举把学校搬迁于此,从此,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校走向中专院校的辉煌时期。尤其到了1991年~1993年,这所学校更是硕果盈枝,先后在河南省教委组织的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当时省中专校的“四大家族”之一。1991年还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劳动部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199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二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随着发展的需求,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升格以后,该校奋斗的步伐丝毫没有松懈。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43年来,从王屋山下到白河之滨,从中专到高职,从省示范高职院校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每一次转折、每一次升华,是学院几代人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感召下,以军工报国的神圣使命成功演绎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蝶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种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已形成以“军工精神、军工标准、军工质量”为主要内涵的鲜明军工特色,这种特色已凝结为鲜明的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学院成为河南省一所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
三
数度春秋,几经曲折,奏响了艰苦创业——发展壮大——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时代四部曲。
学院校史室,一面面奖牌熠熠生辉: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这些奖牌和荣誉记录着学院的发展历程。
今天,学院占地841亩,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92亿元。有机械工程学院、机电自动化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化工系、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科学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教育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52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以机、电、土木类专业为重点,以军工专业为特色,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校内建有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械类、电气类、电子类、光电类、建筑类、计算机类、管理类实验实训室180多个。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是全国首批15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之一。电子类、机械类、土建类是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两个。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职教专家、省优秀管理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采访结束,漫步于坐落在独山森林公园和白河之滨的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深深品味着这所已成为豫西南办学环境优越、办学实力雄厚、品牌效应显现的高等学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