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贯穿型的写作者”,一个“马拉松长跑式的写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红学研究家刘心武在写作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近日,26卷本的《刘心武文粹》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涵盖刘心武在小说、散文、红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

为文学史提供研究参考

对于这套“文粹”的出版,刘心武回应称,作为一个文学长跑者,有时候需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个案,提供给文学史的研究者研究。

在刘心武看来,自己的写作是为读者“种四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和“建筑评论树”。 按照作品类型和篇幅来划分,26卷本《刘心武文粹》中,小说占有最大的比重。其中共有长篇小说5卷,包括“三楼系列”(《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以及《风过耳》《飘窗·无尽的长廊》;有中篇小说4卷,包括《大眼猫》《木变石戒指》《小墩子》《尘与汗》;有短篇小说4卷,包括《班主任》《到远处去发信》《贼》《薰衣草命案》;有小小说2卷,包括《第八棵馒头柳》《掐辫子》;还有1卷儿童文学小说《喊山》。

《钟鼓楼》独创写作结构

虽然早前曾出版过“文集”“文存”,但这次出版这套“文粹”,并不是简单从出版过的文集里截取照搬。刘心武着重提到了他的首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这部小说写的是北京的世俗生活,牵扯到很多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前史。这部作品巧妙在结构上,整个故事开始是在1982年的12月12日早上7点,故事结尾是在这一天的晚上7点,12个小时在钟鼓楼下的一个小杂院,浓缩了很多人生百态。

对于这部小说的写作,刘心武认为,其写作结构具有独创性。他给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橘瓣式”结构。《钟鼓楼》抛弃了所有的这些结构,做成了一个橘子,把橘子皮剥开之后,里面是抱团的橘子瓣,每一瓣是独立的,有滋有味,这一瓣里面有他的人生,他的故事,他的前史,他当下的状况。但这只是一瓣,又有一瓣,还有一瓣,最后这些橘瓣合起来,又很紧凑,构成一部小说。

写作长跑的秘诀在于坚持

几十年来,刘心武始终活跃在文坛,笔耕不辍。除了经典作品,新作、佳作更是不断涌现。对于怎样成为文学写作上的一个马拉松型选手,刘心武回应说,自己长跑的秘诀就是坚持。他介绍说,自己早期的时候退稿也特别多,当初一起投稿的很多人,后来都打退堂鼓了,只有他在坚持。“除了坚持,就是调整。在坚持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步伐。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独创,要有绝活。”刘心武说。(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