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的民间舞蹈《旱船》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独到的表演技艺。潢川的旱船又名《划旱船》《花船》,也叫《采莲船》《双划船》《龙船》等,形式繁多,其队伍之大、节目之多,是其他舞种可望不可及的。2009年3月,民间舞蹈《旱船》被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旱船》顾名思义,指“旱地的船”,模仿船在水上行走。船为竹制,用布蒙扎成船形。坐船人叫“船娘子”,都为女角色,把船吊背在人身上,或夹在腰间。一人撑船,撑船者都为男角色,叫丑角,也叫“船拐子”。《旱船》最基础、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人坐、一人撑,二人表演,在船的前后左右还相随若干人,形成各种形式。《旱船》通常都是情绪舞,表达人们节日欢快的心情,表现人们的爱情生活,但也有带情节表演故事的,如《青蛇白蛇闹许仙》《天仙配》等。

《旱船》在表演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古装、戏曲装、现代装扮等。它表演的节目更多,如表达一定内容有故事情节的,代表性节目有《水漫金山寺》《游西湖》《夫妻观灯》等。

《旱船》属大道具类舞蹈,它受道具船的限制,一切动作都模拟船的动态,舞蹈动作也都是船工劳动的姿态。《旱船》的“旱”字,不仅有与水对立的旱地之意,在潢川也有个“焊”住的含义,即搁浅,俗称“卧泥”。虽然《火马》《跑驴》《花车》《春牛》也有“卧泥”动作,但旱船“卧泥”的起船却有自己的特色。

《旱船》的演员可多可少,伸缩性很大。船队编制灵活性大,两个人是个船队,十几个人也不多,多少人都可以跳,这在其他舞蹈中是少有的。《旱船》的基本角色是一船娘子和一船拐子,而丑婆、丑汉、伴娘、响子、花伞、花篮、花挑、花扇有多少人都可以表演,组织演出十分方便,动作简单,跑场容易。正因为如此,它发展快,观众多,历千年而不衰。(据潢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