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正在给茶叶杀青

本报记者 张方志 通讯员 彭延斌

4月的茶乡,到处都可见炒茶的身影。但是,在这些身影当中,已经很难寻觅到年轻人的踪影。因为年轻人大都选择离开大山,到大城市打工,炒茶这门手艺很少有年轻人再去传承。然而,在浉河区谭家河乡李畈茶叶合作社内,记者却见到了年轻的炒茶师傅姚波。

姚波是李畈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姚忠富的儿子,今年27岁,却有着近8年的炒茶经验。谈到姚波为什么不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炒茶时,姚忠富说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人逼他这样做,他下学后就自然而然地接过了我的手艺。”姚忠富说,“炒茶是一门手艺活,尤其是炒出一手好茶更是要求很高。姚波虽然年轻,但是已经炒了七八年的茶,是‘老师傅’了!我看得出来他还是喜欢这个手艺的。”

炒茶的工作,其实有些枯燥,成天待在固定的空间里,和不会说话的机器、工具打交道,完全与外面的繁华世界脱离了联系。这是年轻人纷纷逃离茶山,不再留守炒茶的主要原因,但是姚波安分地留了下来。“茶总要有人去炒,这门手艺年轻人还是要传承的,否则等到老一辈的炒茶师傅退休了,茶山的茶叶怎么办呢?”姚波说。

此外,让姚波甘愿接过父亲的锅,留守茶乡炒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对自己家的茶山充满了感情,为自己茶园里的茶叶感到自豪。姚波家的茶场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且茶场海拔在700米以上。由于海拔较高,姚波家的茶场平时几乎无人过问,茶场里的茶就像野茶一样。“那么高的海拔,我们平时很少上去,不给茶叶打药,也不施化肥,完全是自然生长。”姚波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不打农药,但是我们的茶叶不生虫,因为茶园周边森林茂密,植被丰富,自然界的生物链没有遭到破坏。”姚波说,他家的茶叶由于处于野生长的状态,所以茶叶较瘦,品相不好,但是香度高,口感好,是绿色纯天然的。

正是因为有这一山的好茶,姚波才心甘情愿地留在了山里。“这么好的茶山,这么好的茶,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我肯定会倍加珍惜的,所以我情愿留下来,用心炒制每一斤茶,把最好的茶叶呈献给爱茶、懂茶的人。”姚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