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炜 韩蕾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来山里玩,其实不光是那一座座山,连路边的人家我也总看不够。每家的房子都不一样,最点睛的是有的门前还会有条小河或池塘,这是北方一马平川、极其开阔的平原所没有的景致。我在这里长大,骨子里已经注定了故乡的这种审美观。茶树一冬的积蓄凝聚在小小的嫩尖之中冒出来……”这是一位在郑州工作的信阳人王萌萌日前在微信上写下的记忆。尽管过去了很多年,去过了很多地方旅游,但家乡的茶山依然让她念念不忘。
和这位土生土长的信阳人相比,湖北的刘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麻城人。4月17日,他张罗组织了由6辆车组成的车队,一大早赶到浉河区董家河镇,万顷碧波的茶海,层峦叠嶂的茶山,错落有致的民居,举目四望,到处流淌着绿色,让他们心旷神怡。
“我已经是第6次在这个时候来信阳茶山了,过去来是因为上山买茶,后来慢慢才发现,来茶山体验,其实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游玩,所以这几年就呼朋唤友邀请大家都来感受一下。”
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枝采茶时。
“我们的茶园有2000多亩,去年共接待游客20000余人,今年游客比往年更多。新茶开采10余天,生产出来的1000多斤茶在茶园内就售罄了,可谓是供不应求。”信阳广义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广义对此感慨不已,“以茶促游、以游促销。这两年来,通过发展茶旅游带动增收的路子,看来是走对了!”
逛完了茶山,看完了美景,吃顿信阳地道的农家饭也是茶山游必不可少的内容。走进位于董家河镇云雾山脚下的农家饭庄,里面的服务人员正忙着给客人端茶倒水,准备午饭。老板告诉记者:“一到春茶快上市的季节,来茶山买茶和旅游的人就很多,一天最多的时候有十几桌客人。”
董家河镇的睡仙桥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居民村)”、“信阳市十佳美丽乡村”。该镇结合自己的生态优势与茶叶优势,以茶为媒构建“茶文化+茶旅游”的特色旅游圈,并且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山国饮艺、宏浩实业、馨茗农业等茶叶产业基地项目,打造以茶文化展览、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体验中心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农场体验、生态观光、山庄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茶旅游”模式。
如果说董家河镇的发展转型富了茶农,美了茶乡,那“信阳号”(北京——信阳)旅游专列的开通,则让外地游客多了一条认识信阳、了解信阳、走进信阳的渠道。
自2013年6月该旅游专列首发后,每年便有成千上万的游客通过该趟列车,走进这个“被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城市”,在浓浓的春茶香气中切实感受信阳茶产业的深厚底蕴:茶人植茶制茶、以茶为业。游客品茶论茶、游兴大增。
以茶促游在我市“十三五”规划中有明确的表述:塑造“山水茶乡、生态信阳”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农村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突出茶乡游。重点突出茶叶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多元化开发、茶艺表演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做深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信阳茶产业整个业态,也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转变。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春风拂面的日子里,走入终年青山叠翠、碧水长流的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信阳的西南山区,取清茶一杯,品茗之余赏绮丽诱人的山间景致。在山石之上,聆听千年的古风,在清泉左右,仰止叠翠茶山,这一刻,如在画里,恍入仙境。
相关链接>>>打造绿色茶都 实现跨越发展
我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已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近年来,信阳坚持“生态文明就是美丽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做到环保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中部生态良好地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重点发展茶叶加工、畜禽加工、粮油加工三大产业集群,把信阳建成中原粮仓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十三五”期间,信阳茶产业也明确了发展目标:打造交易额超10亿元的国家级茶叶交易市场,形成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茶叶产业化集群,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力争把信阳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态茶区、中国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