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方志

在光山,如果提到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提到种植再生稻和养殖特禽黑天鹅的汤福修,肯定会众所周知。2009年10月1日,以汤福修为主体的五个自然人在光山县斛山乡自发成立了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2012年,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先进示范合作社,201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示范合作社,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先进示范合作社,今年年初,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又被评为信阳市2015年“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汤福修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光山县劳动模范、信阳市劳动模范和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称号!

把梦想种在土地上

3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汤福修和同伴一起来到农村老家陈大院村大汤岗的田野上。瞩目远眺,汤福修指着远近的广袤大地,豪情满怀地对同伴说:“将来这一大片田地都由我来种,我要把这里变成一个美丽的农场庄园!”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也许当年的小伙伴们都早已忘记了汤福修当时的豪言壮语,但是汤福修自己却依然记得那时许下的诺言和内心的悸动——把梦想根植在家乡的土地上。

1992年,汤福修顺利地从郑州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学业有成,他以为有能力来兑现当时的诺言和实现心中的愿望了。“爸,我要回来种田,我要把全村的田地都包下来种。”汤福修找到父亲,兴奋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听完儿子的话,父亲一下子惊呆了,半晌回过神儿,撂下一句话:“胡扯,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眼看就能脱离农业生产,你现在却要回来当泥腿子?我不同意!”

汤福修理解父亲的心情,他知道父亲把一生都献给了土地,辛劳一辈子却也只能裹个“肚儿圆”,想依靠土地挣得个富贵腾达,在父亲眼里永远都是痴人说梦。汤福修没有忤逆父亲的意愿,他留在了大城市,并在一家大企业从事营销管理,收入颇丰。但是,一个有着强烈愿望的人,永远都不会沉溺于普通的现实中。

此后,汤福修总是不断在父亲和家人面前有意或无意地提出自己当初那个梦想。但每每此时,父亲都给予一票否决,理由充分的让汤福修无法拒绝。虽然一次次被否定,但汤福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始终相信他会等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梦想绽放在田野间

2000年,汤福修终于等到了梦想可以实施的时机。这一年,汤福修的老家斛山乡遭遇了特大干旱,田里的庄稼全部旱死,农户纷纷外出打工,看到家乡的遭遇,汤福修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是时候为家乡和乡亲们做点实事了。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找到当时承包村里田地的人,以高于市场价3倍的租金承包下来当时的承包人早就想丢下的田地。“汤福修是个傻子,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回老家承包田地搞农活,而且掏的租金还这么高。”当时村里的人都这样议论着汤福修。

至此,汤福修儿时那个“将来这一大片田地都由我来种”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靠着多年的积蓄,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他要完成心中那个终极的目标——“我要把这里变成一个美丽的农场庄园!”于是,他开始了真正的农民生活。起初,汤福修开展的依然是传统农业,像父辈一样在田地里种水稻、红薯、油菜。此外,他还种起了果树,并搞起了水产养殖。一切看似都那么让人兴奋,汤福修心中的梦想开始在田野上绽放。

转型让梦想变现实

没有人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一帆风顺,汤福修亦如此!由于在生产管理、资金技术等诸多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创业前6年里,汤福修的农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农场的不景气让汤福修变成了穷人,同时创业的失败也给了他极大地打击。“全部家当都投入到农场里了,最艰难的一次,过年的时候兜里只有25块钱。”汤福修说。但即便如此,汤福修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他始终认为农村广阔的大地上大有可为,他发誓一定要找到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汤福修带着孩子在郑州动物园参观,看见饲养的黑天鹅那富有灵性的高贵优雅姿态,汤福修就琢磨着把特禽养殖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做起来。说干就干,汤福修当即就到上海新兴珍禽养殖场实地考察并引进了8只天鹅苗,50只鸿雁、100只野鸭。通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繁殖,目前有黑天鹅、白天鹅 、鸿雁、斑头雁、野鸭等近20000只。

在搞特禽养殖的同时,汤福修还根据农场的丘陵地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高效、生态、立体循环的农业路子。2009年,汤福修牵头注册成立了光山县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花木种植和水产养殖产业,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目前,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有510户,经营面积16450余亩,总投资2100万元,总产值3500余万元。其中,特种养殖300余万元、生猪养殖500余万元、花木400余万元、水产养殖600余万元、粮油种植1700余万元,年纯利600余万元。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梦想也永远是在找对方向和不断追求中实现的。适时而又准确的转型,让汤福修儿时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为现实。

让再生稻扎根光山

如今,汤福修的事业已经步入正轨,他的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获得了认可。但此后,他却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传统农业——种水稻。当然,汤福修种植的水稻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再生稻。再生稻,通俗地说就是像韭菜一样的水稻,割了一茬再长一茬,这种作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很常见,但是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却很罕见。光山县一带水多,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在此之前,农业部门的科研机构也曾在光山县多地试验种植再生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在当地种植再生稻的念头也就随之打消了。

然而,汤福修不信这个邪,他发誓,一定要让再生稻扎根在光山县的土地上。2012年,汤福修引进一个再生稻品种,种了3亩地。但首战失利,3亩地第二茬才收了500多斤。然而失败中也有令他欣慰的地方:产出的米让大家尝了尝,都说好吃,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这提振了汤福修引进种植再生稻的信心。第二年他种了14亩再生稻,第二茬产量达到每亩310多斤。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突破了,汤福修心中乐开了花。但同时他也在反思:为什么再生稻的第二茬没有达到理想的产量?

汤福修与技术人员不断地分析寻找原因,摸索如何施肥促进新株发芽生长、何时往稻田放水更能加速生长等问题,并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新方法。2014年,汤福修的合作社种了300多亩再生稻,第一茬产量达到每亩380斤,远远高于当地其他品种的水稻产量;第二茬水稻产量每亩380多斤。至此,再生稻彻底在汤福修的合作社里扎下了根,这对将来光山县乃至信阳市其他地区推广再生稻的做法起到了示范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在外人看来,汤福修是幸运的,因为他成功了。但是这种成功却是他始终怀揣梦想,不断探索进取的结果。“我的梦想扎根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我对农业有一种痴迷的喜爱!”汤福修说,“我会和我的社员一起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最终让农民依靠农业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