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市一茶企工作人员正在网上销售茶叶 首席记者 周 涛 摄 |
见习记者 郭晓雨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是茶飘香。不知从何时起,“信阳毛尖”在传统的销售模式基础上,多了一双隐形的翅膀——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网上销售。“鼠标点一点,企业大发展”已是许多茶人的共识。信阳的金字名片———茶叶,正随着茶人手中的鼠标,翻秦岭、过长江,走向全国,飞入百姓家。
茶乡年轻人成电商潮人
虽然很文静但是充满年轻人的活力,这是对连晨阳的第一印象。他生于浉河区董家河乡,长于浉河区浉河港镇,在茶香四溢的大山里,这个95后已与茶叶打了十几年交道。60亩四望山高山茶园、150亩董家河云雾山野茶园,是连晨阳家几辈人打拼奋斗的根基。在他毕业后父亲就将茶山交给他打理,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其中的甘苦只有自知。如今,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善于捕捉商机的连晨阳意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这让连晨阳更坚定了发展电商的信心。
2015年上半年,连晨阳在酝酿了两年的时间后,在天猫、京东两家网站开了线上商铺,仅去年一年销售额就近五十万元,这让不到20岁的他非常有成就感。
“从最开始经营网店的时候一天一两单生意,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件,到现今茶叶高峰时期一天可以卖二百多单。”提到自己的电商生意,他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开始生意很平淡,为了吸引客源,给人以诚信度,我申请了‘秀韵茗茶’微信公众号,在微信上介绍自家茶叶,还结合当今热门话题为大家普及知识,我的淘宝顾客很多都是从这上面被吸引,微信平台奠定了我在线上销售的大量顾客。”
从最开始的没有顾客,到现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福建都有自己的顾客,年销售额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让茶山青年连晨阳尝到了自己创业甜头。在茶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连晨阳一样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选择创业,以淘宝为例,从最开始的几家店铺到现在的几十家店铺,都是信阳的年轻人紧跟时代脉搏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卖出信阳毛尖的同时,鼓了腰包,成就了创业感。
大企业借力互联网+
提起“文新”“广义”等品牌,在信阳是家喻户晓。文新公司在2012年成立自己的电子商务部,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了5家旗舰店。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都可以买到文新茶叶。
2011年文新开了第一家店,“由于当时对电子商务领域缺乏了解,更缺乏专业人才对网店经营管理,网店每天只有200人左右的流量,茶叶的销量也特别低。”文新公司电商部门负责人赵子旭回忆说。2012年,是文新茶叶在电商领域实现突破的一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团队,首次参与了天猫官方组织的“双十一”活动。这次活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网店每天引客500多人,茶叶日售近万元。这让文新发现了电商的巨大潜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商产业,文新投入了大量人力,目前团队员工50人,运营团队5人,客服团队10多人,物流包装发货团队30多人。2015年仅“双十一”当天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创下了信阳毛尖互联网销售的单日最高纪录。
“刚刚又接了一单,最近春茶上市,通过网上订购我们茶叶的人特别多。”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的广义印象茶园内, 工作人员雷露对记者说道,“我们的春茶是3月22日开采的,差不多十天的时间里,通过网上,已经销售了1000多斤茶叶了。”
“我们在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网站都有店铺,微信上我们也有微店,消费者可以购买的渠道比较多。”雷露说,“我们开始做电商差不多有3年的时间了,3年期间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客源,河北、广东以及西部地区都有我们的老客户,互联网+,让我们的客户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可以这样说,信阳毛尖已经翻秦岭、过长江,飞入了千万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已经开始接受并喜欢信阳毛尖了。”
信阳毛尖电商销售发展前景好
随着电商经济迅速发展,未来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会在网上购物,也有越来越多的茶商开始选择电商经营,记者从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市有4500多家茶叶销售商家通过网上各种平台进行销售,其中有59家的我市龙头企业茶企,更是把网上销售作为了自己销售网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正在一步步扩大。”市茶叶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绿泉农业有限公司、豫信茶叶公司网络销量破千万元,文新茶叶月成交量突破2万单,何景明等一批小微企业网上营销年利润突破百万元。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电商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重点突出茶叶电商销售、建设茶叶交易信息平台则被写进了《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浉河区作为信阳茶叶的主产区,创新机制对全区茶农、茶商、茶企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带头入驻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是茶农们电商发展的重要部分。”信阳茶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为更好的促进茶农电商发展道路,浉河区还将与阿里巴巴联手,共同打造浉河区茶电子商务集群,实施茶电子集约营销。
(下篇请看《创新求变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