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也是小学迈入初中阶段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时期。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从而在学习阶段顺利迈上新的台阶,适应新的环境,相信这是不少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两位心理教育专家,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细心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刘鹏指出,从小学阶段迈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孩子,有四种心理需要,即被爱的需要、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自主和独立的需要、求知和学习成就的需要。这些心理方面的需要,也为家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对此,刘鹏做了如下分析,首先,对于“心理上的断奶期”的初中生,要从依赖成人抚养教育为主转变为独立从事各项活动的成年人,需要成人(教师、家长)的关爱和关心,得不到成人的爱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担心失去成人的爱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甚至,缺乏爱的孩子更容易“早恋”;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老师、家长的评价,小伙伴的看法都是孩子成长的“镜子”,不正确的评价犹如“哈哈镜”,会在内心矮化孩子;再次,进入少年期的儿童产生了“成人感”,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以为家长和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要求老师在学习上引导自己探索,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最后,学习是初中生的主导活动,它的状况如何,会影响其他活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最大的需要。在学校成绩低的孩子就像是社会上的“弱势者”,会觉得“压力山大”,总也快乐不起来。

初中学习更强调自主性

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尚华表示,小学到初中,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在心智方面要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小学时,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样关注他们的生活。进入初中之后,老师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度相对会降低,这就要求学生养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小学到初中阶段在知识层面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同样都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涉及的科目较多,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全面主动去学习。此外,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也要注意性格的养成和情绪管理,处理好和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当然面对那些个性强烈的同学,也要学会和他们友好地相处。

家长应学会做倾听者

面对学生过渡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刘鹏老师建议家长:多鼓励,忌比较。对于孩子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当孩子考得不理想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其埋怨、斥责,甚至失望、放弃。既不要拿其他成绩好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也不要给孩子定某些硬性的指标,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在此期间,家长要树立正确意识,避免攀比心理;要学会做个倾听者。对于家长而言,都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如果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孩子入学后,建议家长多和老师联系,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和孩子谈学习,也要先做个倾听者,听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分析与困惑,理性倾听,听的同时也要做些引导,提醒孩子要理性看待每一次成绩,科学评价自己,然后再做个坚定的支持者,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要一起面对,共同解决。(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