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打算严格管束,还是宽松教育,家长们的本意,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难免出一些小问题,显得不是那么“优秀”。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金萍英老师认为,初生的孩童如同白纸,而家庭教育将会深深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不过,大多数家长对教育都一知半解,当发现孩子意志力薄弱,或专注力特别差,再或者做事尤为拖沓时,抱怨或责罚孩子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在大力提倡家庭教育的当下,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呢?

如果不希望他意志力薄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铁杵成针”,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谚语,强调的都是同一件事:意志力的重要。意志力决定了个人所能企及的高度。因为,无论要在任何行当取得一定的成就,都需要克服艰难和阻碍。

意志力薄弱,甚至可能会浪费天生的才华。

那么,成人意志力薄弱,与成长环境是否相关呢?金老师认为,教育者欠妥的行为,可能会引起这样的后果。尤其在当代社会,孩童太容易就能逃离磨练意志力的情境。因为,教育者往往会主动为他们扫除障碍。

例如,系鞋带,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并非一件易事。由于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家长往往会由于不耐烦就进行代理。但是,一个人若要成长、进步,面对困难,不应该轻易求助。正确的态度,是锻炼技巧,以个人的能力克服。教育者这时清理障碍,就相当于放弃了一次磨练孩童意志力的教育机会。长此以往,甚至会逐渐消磨孩童的意志。因此,虽便捷一时,终究得不偿失。

成熟的教育者,会在这方面避免行为失当。不过,即便错失了最佳教育机会,也可以亡羊补牢。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应立即停止代理劳烦的行为。并且,还可以适当营造情境,训练孩童的意志力。

如果不希望他注意力涣散

专注力如此重要,以至于各行各业的不少名人,都将成就归功于它。达芬奇曾教诲,耐心和意志力能抵御心灵遭受的伤害。李小龙曾说,缺乏专注力是导致失败的一大原因。而在当下,作为社会精英的马云甚至更加推崇这一点。他面对采访者曾断言:企业失败,绝大部分应归咎于不够专注。

教育,是否会影响到人的专注能力呢?金老师断定,两者息息相关。教育者无意识的行为,就有可能令孩童丧失专注力。

事实上,孩童起初都拥有专注的能力。比如,几乎所有小孩,都曾沉浸在游戏的愉快之中。而这时,家长,作为教育者,行事有所不同。有些家长默不作声,耐心守候。而另一些家长,则可能会不断地打扰孩童们的游乐。后一种行为方式并不理想。沉浸在游戏中,说明孩童正在专注地做事。这时任意打断,不利于专注力的培育。

另外,有时“好心”,也有可能打断孩童的专注。例如,孩童原本正聚精会神,从事某项作业。家长或出于关心,常会言语问候,或喂养零食。这也是打断孩童专注的行为。长此以往,孩童很有可能形成习惯:他们无法专注从事一件事情;反而要时刻留意,周围是否突发意外,需要他们及时反应。

而专注力一旦丧失,挽救起来就比较困难。当然,教育者及时反省自身行为,将有所裨益。

如果不希望他做事拖沓

“拖延症”,如今甚至成了“流行病”。不少人都曾经坦言,无论效率高低或难易程度,他们都会把工作拖到期限时才完成。

“拖延”,轻则使人延误时机;重则可能会与成就失之交臂。赫兹因为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而声名远扬。物理学中,现在还保留了以他命名的单位。事实上,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就在他公布证明实验的不久前,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奥利弗·洛奇就有所发现。只不过他为了休假,自己延迟了发布成果的时间。因此,只能将举世瞩目的成就拱手相让。

而与意志力薄弱,专注力缺失不同,做事拖沓,可能与先天因素相关。实际上,拖沓更有可能只是一种表象;问题的存在,与深层心理因素不无关系。

金老师认为,孩子做事拖沓,普遍出自于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决心不强。比如,孩童可能会认为时间充足,就不愿意尽早完成作业。另外一种,则是出于“逃避性”心理。孩童可能会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害怕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迟迟不愿开始行动。因此,虽然同表现在“拖沓”,但两种心境完全不同。

而应对的改善措施,也大相径庭。如果孩童属于前一种,那么教育者应该果断监督,促使孩子及时行动。但如果属于后者,教育者的行为就该委婉谨慎了。自我要求严苛,往往出自于“完美”心理;拖沓的同时,也说明他不够自信。教育者亲身督导,反而加强孩童的犹豫。所以,尽可能保持距离,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另外,鼓励他们的作业成果,也助于孩童自信的培养。自信充足,拖沓自然就不药而愈。(殷 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