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3月25日,电话中赵亚飞激动而热切的讲述让记者感同身受,下定了为烈士寻亲的决心,也一下子回到了一年前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的那段难忘时光。

去年清明节前夕,受河北“寻亲使者”张红琢之托,本报开展了“忠骨有处寻 亲人今安在——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公益活动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为10名长眠于东北的信阳籍抗美援朝烈士寻找亲人。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为7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并有6名烈士的亲人实现了前往东北扫墓的心愿。但也留下了孙贵山、叶照禄、黄万成等三位烈士的亲人杳无音信的遗憾。

所幸,在本报去年开展的另一个大型主题策划活动——“大别山抗战记忆”主题宣传活动中,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寻找,又成功地为著名抗日英烈孔庆同找到了家乡,烈士的儿子孔久龄、孙女孔凤霞还回到家乡光山县文殊乡龙塘村孔湾组寻根认亲。

这样的寻找,纵使曲折不易,但却一直有那么多人竭心尽力。这一切,皆源于大家对革命先烈由衷的敬仰和感恩!

1940年,距今已经76年!年仅28岁的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团长谢家庆为国捐躯,埋骨他乡。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大别山老区信阳的骄傲。让烈士不再孤独,使亲人情有所寄,这是你,我,我们共同的责任。

为烈士寻亲,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