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郑灿银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见习记者 郭晓雨

今年45岁的郑灿银是淮滨县三空桥乡薛庄村的一名村医。3月15日,躺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病床上的他,不为治病,而是为了捐赠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远在北京身患血液病的5岁孩子的生命,而郑灿银也成为我省第530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能救助千里之外的一个生命,是一种缘分”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郑灿银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受助者能早日康复。

“我在抽取造血干细胞之前注射了动员剂,这样,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就被动员到外周血中,然后就可以从我的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郑灿银告诉记者,采集造血干细胞一点都不可怕,采集到的血经过离心运动等一系列程序,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就会被提取出来,“只要了解了采集的原理就没什么可怕的,提取完成后,其他血液成分还会回输到我的体内,整个采集过程将持续大约3个小时,跟我的一点点付出相比,能尽早把受助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刚开始,家里人知道郑灿银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并不赞同。“他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了解,担心会影响到我的身体健康。”郑灿银告诉记者,他用了两天的时间做通了家人的工作。

郑灿银的妻子告诉记者,得知郑灿银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她既为他担心又为他感到骄傲,“我担心抽完造血干细胞需要很久才可以恢复,但是郑灿银总是安慰我说‘能救一个生命,多好!’”

“救人是一种本能,我想为身边人做个榜样”

郑灿银所在的村子有1200多人,村卫生室里只有他和另外两名医生,从业23年以来,给病人看得最多的病也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郑灿银连续4年坚持无偿献血,偶然一次机会,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在查阅和了解清楚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后,2014年,郑灿银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16年元旦前夕,一个从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给郑灿银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惊喜和挑战。电话里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5岁的血液病患者匹配,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你也许可以拯救一个幼小的生命。”郑灿银在听到这句话时,出于一个医生的本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从确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开始,为了保证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绝对的“高品质”,郑灿银无论多忙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家人配合他进行饮食上的调节。

3月15日,郑灿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全部结束,新鲜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封闭保存在一个特制的盒子里。这些“生命种子”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北京的一家医院。

郑灿银告诉记者,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捐献给身边人上一课,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捐献造血干细胞,免除他们的恐惧和误区,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帮助并救助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