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位自以为料理自家宝宝无微不至的自豪妈妈吗?然而,在不经意间你的言行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跑了“偏”,令宝宝对妈妈大失所望——
跑偏妈妈1:不在意我说什么
“昨天萌萌头上梳了两个小鬏鬏,像哪吒似的,特好看。妈妈,我也想……”果果正在穿袜子的手停了下来,兴致勃勃地说着。妈妈一边麻利地帮她套上毛衣,一边不耐烦地制止:“好了好了,别说了,快把衣服穿上,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你怎么不知道着急?” 果果一脸的兴奋立刻换成了一脸的扫兴。
失望宝宝:总被打断谈话的孩子,日久天长就失去了和妈妈说话的兴趣、变得沉默寡言——他们会认为自己说了也是白说,严重影响亲子间的沟通;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
恰当做法:在孩子想说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给她表达的机会,让她说个痛快。在孩子沉默的时候应该鼓励她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让他学会表达自己。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也是妈妈了解孩子的过程,比如果果爱美的心理就在向妈妈的诉说中表露出来,妈妈可以根据宝贝说的话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纠正偏差。
跑偏妈妈2:不给我做错事申辩的机会
凡凡和表弟玩赛车游戏时发生了争执,表弟把轨道弄翻、还用力在凡凡最喜欢的赛车上踩了几脚,凡凡气得打了表弟一拳,于是遭到了妈妈的批评。凡凡不服:“妈妈,我打弟弟,是因为他……”“住嘴!你打人还有理了?”凡凡觉得很冤枉,他确实是被表弟激怒的。
失望宝宝: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默默承受很多冤屈;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恰当做法:如果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后申辩,妈妈一定要把话说完,再问问当事孩子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一起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地指出孩子们的对与错,不偏不倚,之后再酌情处理,使打人的和被打的都心服口服。
跑偏妈妈3:妈妈其实不关心我
妈妈问正在客厅里玩积木的昭昭:“宝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说着就进厨房准备晚饭了。昭昭看着妈妈的背影,说:“老师夸我画的大树好……”见妈妈没有反应,昭昭便不再说了。
失望宝宝:一边提出类似的问题,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很容易给孩子一个错觉:妈妈真正关心的是她手里干的事情,根本没注意我。这无疑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表明他回答妈妈的问题时同样可以心不在焉,索性就用“没什么”“凑合”“还行吧”搪塞。
恰当做法:孩子其实最关心妈妈对自己的态度了,他们需要一心一意的关注。如果你很忙,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妨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儿,坐下来、看着他、仔细听、给予适当的回应。你的这些举动告诉孩子:你确实有时间、有兴趣倾听他的故事。(据幼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