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小叔叔”DIY创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公司方案进行研讨。 郭晓雨 摄 |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充分发挥“互联网+双创”的乘数效应,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创业创新,为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社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创业的福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融入到许多80后、90后的生活中。
见习记者 郭晓雨
创业基地圆大学生创业梦
“我来领我的快递,圆通的。”昨日,在信阳师范学院逸夫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排起了长队,因在校大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开办了一家“菜鸟驿站”的快递公司,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这里领取快递。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不只有“菜鸟驿站”这一家公司,有创意公司、广告创作公司、电子科技等各种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由信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创办的。蒋言言是一位在校的大三学生,因在学校的活动上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对创业满是激情,一拍即合决定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我们主要是做服饰印刷、茶杯、小礼品等DIY创意产品的公司,因为我们的实体店做得很不错,我们现在尝试着做线上淘宝,希望有更多人可以选择我们。”“小叔叔”DIY创意公司负责人蒋言言说道。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于2009年创立,投入专项资金在逸夫楼专门建设1000多平方米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大厅和200余平方米高标准的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并投入了30余万元用于配备办公用品以及多媒体设备。”信阳师范学院就业处副处长郭鹏说,“学校每年都单独预算列支专项经费,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探索新型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并大力建设实践实训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这短短7年时间里有很多的收获。“2015年,学校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实践项目‘互联网+启航电力能耗实时监控系统’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并喜获信阳市政府、科技局颁发创新创业奖励资金10万元。”郭鹏告诉记者。据了解,学校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到大学生创业中去,还给好的项目予以产业实体化,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平台。目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孵化的2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先后顺利通过工商注册,且已实现公司化运营。
信阳师范学院不少大学生都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大四的学生许仁美是福建人,她告诉记者:“我最开始在学校做淘宝卖衣服,很多同学都很喜欢我的穿着打扮,买的人很多。后来我的生意做得很不错,为了方便同学们可以试穿,我就决定开一家实体店,谁知生意还不错,现在我都在东门开了第二家店。我大学期间靠淘宝加实体店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现在我的生意做得不错,已经决定留在信阳发展了。”
多措并举助创业就业
“在我市自主创业都有哪些扶持政策呢?这是我目前最关心的。”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问题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工作科科长金梦告诉记者:“大中专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管、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0000元。大中专学生初创企业,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可凭创业者身份证明及工商营业执照、员工花名册、工资支付凭证等资料,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补贴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可凭工商营业执照及其他有效证明,按规定程序申请领取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同时也可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创业补助由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同时,我市针对鼓励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一块的福利待遇也非常好,如果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规范就业见习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将补贴标准从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我市大力支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贴息的最高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不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30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贴息的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不贴息的最高额度为5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贴息的贷款最高额度为200万元,不贴息的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除了这些创业补贴外,我市还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一大批创业者走上了创业的康庄大道,以创业带就业,以创新促创业,营造除了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和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链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互联网+双创”的乘数效应,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形成线上与线下协调的的创业创新格局。充分发挥各种研发平台、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和创业创新实践基地的作用,搭建开放共享的创业创新基础性平台,形成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创业创新,积极营造支持鼓励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摘自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