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郭晓雨)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市民对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对健康的饮食习惯重视起来,昨日,记者走访申城多处超市、市场发现,大部分市民对市场上常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傻傻分不清楚”。它们究竟好在哪儿?该如何分辨?记者来到我市农检中心为大家一探究竟。
消费者常见误区
采访多位市民发现,大家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有不少“误区”,记者进行了整理:
误区1
“我感觉绿色食品就是绿色蔬菜、水果等不是肉类的食品。”市民倪女士说道。
解释:绿色食品并不是指素食食品,而是指食品的生产方式。绿色食品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误区2
“光山老家的红薯粉、乡下的野鸭、野鸡这些不就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吗?我们家里都爱吃这些特产。”市民周先生说。
解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都对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有全面严格的要求,包含了对空气、水、土壤和产品的全面检测和监管。因此,野生的不一定是绿色的、安全的、有机的。同理,不使用农药及生长添加剂的农产品,也不一定是绿色的、安全的。
误区3
“只要是蔬菜、野菜、水果或者土鸡蛋、土猪肉,老家种的大米,这些农村自己喂养的家禽和自家菜地里的有机蔬菜,它们的营养价值就会很高。”在东关菜场买菜的市民吴女士说。
解释:这三类产品只是严格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并非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因此,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的联系。
三类产品的区别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三类产品都属于安全食品的范畴。如果将这三类产品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无公害农产品就是下面的塔基,绿色食品是中间的塔身,而有机食品则是塔尖。越往上,食品安全等级越高。
无公害农产品突出了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除了安全因素,还兼顾了产品质量和营养;有机食品则在绿色食品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生态环境等要素的把控。
市农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有各自的一套严格认证审批流程,并由相关部门颁发不同的标志。这些标志就如同它们的“身份证”,里面包含了产品的产地、生产商、生产日期、批次等重要信息,也是分辨其真伪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