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尧
淮河悠悠,波光粼粼,依偎着淮滨县城飘然东逝,若一条美丽漂亮的五色彩裙系在滨城的腰间。
我站在城东淮河巍巍堤岸上,辽阔的淮河港湾映入眼帘。河道舒展势雄,淮水浪滚波涌。港湾里,造船工地绵延十余华里,厂区里摆放着许多钢管、钢板、钢筋、器材等造船材料。千百劳动者忙碌着,人来车往,工作秩序井然。机器马达的“隆隆”声,电焊发出的“哧哧”声,加工整治材料清脆的“当当”声交汇在一起,像演奏美妙的交响乐曲,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生产的繁忙景象。建造的不同吨位的高大轮舶赫然入目,庞然大物般盘卧在岸边,气魄恢宏。有的七八十米长,有的三五十米长,一排排若楼群耸立,一艘艘似蛟龙昂首欲腾跃入海,壮观景象让人眼睛骤然发亮,精神振奋。已建造好的轮船身着盛装,美丽漂亮,彩旗飘飘,待时下水远航。正在建造中的,工人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甲板上加紧施工,电气焊接迸发出的火花若工人们手中捧着一束束艳丽的鲜花,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给中国梦增光添彩。天公作美,头天夜里降了场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港内外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虽然是深冬,却觉大地有微微暖气缭绕,像是早春二月,我徜徉其间,顿觉“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淮滨当海滨。”
劳动改造世界。随着历史演进,淮滨港在不断地进步、提升,改变着容貌。六七十年代,港湾里船桅密集林立,群舶汇聚如城,白帆点点,鹰舟扁扁。渔歌互答,艄号悠扬。八九十年代,沐浴改革开放之春风,踏经济振兴之富路,木帆船换成了水泥船,安装上了机器,轮驳拖着排列成长队的水泥船只,乘风破浪前进,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水上火车”,展现了水上人家生活生产的优美画卷,也是当时淮河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入二千年,淮滨港里的水泥船悄悄退隐,代之应运而生的是一艘艘高大伟俊的钢铁轮船,远航在淮河、洪泽湖、长江等江河湖泊之中,在交通运输和生产建设中发挥了水上高铁的作用。
“德政顺人心,盛世多壮举。”今日的淮滨港伟岸莽莽,碧水泱泱,树青草翠,绿荫绵绵,四面增辉,八方生春,勃勃生机,蒸蒸日上,建设中的新码头现代、时尚、实用,淮滨港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