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丹东是在儿时,爷爷常常端着个写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搪瓷茶缸子,向我回忆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激情燃烧的岁月;2010年,丹东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最为宜居的小城市之一,我对丹东的向往更浓烈了;直到2015年年底,这一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的丹东之旅才总算成行———

丹东不大,依山傍水。

出了火车站,步行到鸭绿江边只需要10分钟。当地人告诉我,不出城区打车基本在20元以下。

鸭绿江断桥

断桥是丹东的一个标志,来此旅游必到之处。我也不例外。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雄伟的铸铜群雕,相对的就是那中外闻名的断桥。桥头上方钢梁正中悬挂的巨匾上,写有“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

断桥保留着原始的状态,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也许是我来得早,断桥上人很少。沐浴在晨曦中的大桥,满是历史的沧桑。

断桥的一侧挂着20多幅“断桥史话”。鸭绿江断桥,前身是鸭绿江大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桥,1911年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1950年11月8日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出动数百架B-29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了长达数日的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

被轰炸后,鸭绿江大桥中方一侧仅余4孔残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目前系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一遍一遍地播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在耳畔回荡。桥下游船来往穿梭,游客们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享受着平静的生活。

断桥顶端残骸前,设有“史为鉴”的石碑。站在断桥的尽头,朝方的几只光秃秃的桥墩兀自立于江中,默默述说着它们的悲壮过往。

在这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坐标点,独自来游玩的大连姑娘小M,微笑着请我为她拍照。随后她又微笑着主动为我拍。

与断桥相距不足百米处并列着的是“中朝友谊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面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多年来,一直是中朝两国间的重要交通线。

旁边码头有提供观光的游船服务。来丹东,我觉得游江是必须的。可以近距离看到朝鲜对面的新义州,能真切地看到他们的游乐场,有个老式的摩天轮在缓慢地旋转。还能看到朝鲜标语,和江边骑车的人们。

船上的导游指着对岸的那排房子,说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盖的。

遥想当年

在丹东,无论你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有关“朝鲜”的话题。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不仅可以给你讲毛岸英的英雄故事,还会和你讨论有关朝鲜的核问题。

按照出发前自己制定的旅行攻略,这次丹东之行,除了断桥,另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抗美援朝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市区北部的英华山上,风景秀丽又不失庄重大方。纪念碑广场北侧,铭刻着作家魏巍亲笔书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名著的全文,这是用血写出的英雄史诗,字字句句抨击着邪恶,字字句句歌颂着正义,字字句句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馆内游客很多,但除了讲解员的声音,几乎是鸦雀无声。我屏着呼吸,从每个人凝重的神情中体悟到的是对战争的憎与恨。

最震撼的是,全景画馆陈列的抗美援朝战争全景图,结合地面真实的模型还原出一个逼真的场景。随着旋转平台360°缓缓移动,当年的战场几乎真实再现。绝对的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不仅震撼于艺术家们绝妙的创作,更震撼于战争超乎想象的惨烈。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有“我们热爱和平”这样的标语。是啊,和平真的来之不易,幸福真的来之不易。真的希望,“战争”“残酷”这些词语只在回忆的时候才用得上。

遥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革命先辈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对于当下的美好和平生活,我们更该好好珍惜。

逗留在此

入夜,鸭绿江大桥上的灯亮起来了。

江边十分热闹,“孔明灯”现在称“许愿灯”,孩子们对亲手放飞很期待;而少女们,更喜欢租件鲜艳的朝鲜族服装,站在国界碑前拍照留影。

漫步江边,不时会有人过来神秘地问你去不去对岸一日游,无需签证有身份证即可,也有各旅行社的推销员,散发着各种朝鲜线路的宣传单。这种便捷的“出国游”,几乎成了丹东的一个特色。

也许是丹东独特的地理位置的缘故吧,一路上,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让人目不暇接。

炒焖子、猪肉炖粉条、丹东黄蚬子……这里既有东北特有的大盘实惠,还比东北多了道海鲜!不止于此,这里不仅融合国内饮食特色而且还与朝鲜和韩国的饮食相挂钩,如随处可见朝鲜米肠,韩国烤肉……

在众多美食中我情有独钟的是丹东黄蚬子,肥大鲜美,菜品多样,用当地的话说味道是“杠杠的”。不过说到丹东小吃,炒焖子不能不提。热乎乎的焖子,淋上厚厚的芝麻酱、辣酱、虾油……闻着味就禁不住口水直流。有些精明的厨师又加以改进,添加海鲜炒制,谓之三鲜焖子。据说这个特色小吃的得名,还与伪满时期溥仪的一个“出游借宿”的典故有关。

一路下来,吃得肚圆。途经一座志愿军雕像,背后江中是一排若隐若现的木桩墩子。听当地人讲,当年志愿军是分兵多路跨江赴朝的,这是最早渡江的浮桥遗址。

漫步江边,我又想起了爷爷。(木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