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金融服务的换挡升级,我市各类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图为一服装企业员工正在操作。向 炜 摄 |
本报记者 向炜
作为经济发展“血脉”的金融业,是支持实体经济突出重围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也是一个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
回顾“十二五”,我市紧紧抓住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通过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机制和发展手段,探索优化金融生态和金融促进经济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符合信阳地域特色的金融体系。
5年来,我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坚定不移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聚园区建设项目、重大城市功能区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在我市经济发展的征程中,金融已当仁不让地成为撬动信阳经济蓬勃发展的“杠杆”。
随着信阳后发优势日渐清晰,我市金融业在“十二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信贷投放突破千亿元,直接融资规模翻番,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机构齐全、服务完善、环境良好、保障有力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2015年为例,信阳主要金融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存款余额居全省第4,同比增长13.4%,增速居全省第4;贷款余额居全省第6,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省第5;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0.2%,涉农贷款增长16.9%。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我市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银企“联姻”, 破解融资难瓶颈;通过普惠金融,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招行引资,做大金融市场“蛋糕”。一系列的换挡升级,全力服务信阳经济发展。
银企“联姻” 破解融资难“瓶颈”
调结构、优配置、提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使得金融深化改革成为能否化解现实矛盾和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关键。
为破解融资难“瓶颈”,我市积极组织银行机构和企业对接,仅以2015年为例,全市共召开银企对接会29次,累计组织现场签约企业339个,累计签约贷款金额112亿元;各家银行也开展了近百次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签约企业中,既包括安钢集团信阳钢铁、信房集团、华英农业、羚锐制药这样的“大块头”,也不乏奕嘉纺织、甾体生物、鑫展鸿电子等单笔授信不足100万元的“小个子”。
2015年5月中旬,我市县区政府整体行动,监管部门主动配合,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全市上下协力开展金融服务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强有力推动,全市新增贷款从4月份净增0.3亿元的低谷,实现企稳回升,5月净增9.8亿元,6月净增23.6亿元,7月净增14.5亿元,8月净增21.5亿元。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重点项目贷款4.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贷款41亿元,房地产业贷款18.6亿元。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订具体融资方案,灵活多样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采取担保融资贷款方式,超越服饰公司获得贷款1000万元;针对厦门豪客公司初创期尚未生产经营的问题,民生银行通过企业互保贷款途径,与该企业达成300万元贷款意向;羊山新区通过市土储中心与兴业银行郑州分行达成2亿元土地收储贷款合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百日攻坚行动结束后,我市迅速开展了“争先进、比贡献”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节奏、加大投放力度,市农发行拓展信贷范围,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体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市邮储银行重点向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实现贷款投放3.2亿元;市建行持续加大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全方位满足大企业、大项目融资需求和资产配置需求;市农行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搞好两个对接,突出两个重点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与8月末相比,全市新增贷款50.9亿元,新增存贷比提高14.9个百分点,保持了信贷投放稳定性和延续性。
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意愿大幅加强。华英农业和羚锐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启动第二次再融资项目,其中华英农业定向增发8.57亿元,羚锐制药定向增发5亿元,均已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针对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具体发展情况,进一步充实了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目前,全市省定重点后备上市企业16家,今年新增9家;新三板后备企业31家,今年新增13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后备企业新增40家。
普惠金融 打通 “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惠民利民。2015年,我市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各银行参与网点达764个,人员7789名,共发放宣传折页35万张,张贴海报1.3万张,发送活动短信45.4条,接受群众咨询75.9万人次,组织形式多样的送金融知识进校园、进广场、进工厂、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合计624场次。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村金融发展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致力打造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点,着力全市实现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让农村居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人均持卡率、乡镇ATM、POS机具和村级助农取款服务点“四个100%”全覆盖,全市共开通手机支付账户87.9万户。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我市纳入规划范围,金融扶贫工作率先启动。2015年7月,市政府与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国开行签署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三方合作协议;紧接着,市政府与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签署扶贫开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省农发行将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200亿元中长期信贷支持。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引领,新型主体带动,小额信贷助推”的金融扶贫模式。全市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2笔5100万元,发放农村房屋财产权抵押贷款79笔2129万元。推动各县区建立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
招行引资 做大金融市场“蛋糕”
“十二五”期间,我市成功引进交通银行、民生银行、郑州银行、洛阳银行、信阳珠江村镇银行、安邦人寿、太平洋财险等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信阳;先后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中原银行、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人行郑州中心支行、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等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看重信阳当前发展的活力,更加看重的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型股份制银行并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重要补充,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数量增长、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升高的背后,带来的是金融市场格局、经营模式乃至服务理念的显著变化。回顾信阳金融业5年发展史,我们发现:这5年是信阳金融理念深刻变革、金融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5年,更是服务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的5年。
一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一批改革成果初步显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还贷周转金设立,缓解了企业资金链压力;淮滨县成为全省22个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之一,农村金融改革开辟新路径;市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统筹推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华英农业与鼎力盛合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华英农业产业并购基金,这是我市首支并购基金;信阳珠江村镇银行连续两年荣获“河南省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奖,金融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承载光荣与梦想,肩负责任与使命,全市金融系统荣辱与共、同舟同济,将在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努力成为促进信阳崛起的新兴力量,为“四个河南”建设加力前行。
●关键词:换挡升级
经济增长趋势放缓是新常态,面对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我市金融服务全面换挡升级,把增长、转型与改革定为主基调,为促进信阳经济平稳运行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银企联姻
为破解融资难“瓶颈”而举办的银行和企业对接会。2015年,全市共召开银企对接会29次,组织现场签约企业339个,累计签约贷款金额112亿元;各家银行也开展了近百次各种形式的银企联姻活动。
●关键词: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规模微小化、服务内容广泛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