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有了这厚手套,我的手肯定不会再长冻疮啦!”收到2016年的新年礼物,平桥区王岗乡王岗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们笑得很开心。他们不知道,带给他们这份温暖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大哥哥”。

好心人的一次帮助 温暖了漂泊异乡的他

“大哥哥”罗鹏是深圳某服装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98年出生的他即将步入18岁。息县孙庙乡是罗鹏的家乡。对于早年辍学,南下闯荡的罗鹏而言,无论走多远,家乡一直是自己牵挂的地方。

3年前,15岁的罗鹏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坐火车去深圳。当初内心的忐忑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我钱包被人偷了。”上车坐稳后,摸到空空如也的口袋,罗鹏的心顿时凉了。“我看到小偷往那边车厢跑了,走,我带你找!”一位叔叔厚实有力的手掌给了他温暖和力量。最终在叔叔和乘警的帮助下,罗鹏的钱包失而复得,里面的现金、证件及银行卡一件不少。

“那时小小年纪,一个人出门,感觉钱包里就装下了我的全部。”罗鹏回忆说,叔叔帮了我一个大忙,当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动。我想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个好心人。但让罗鹏遗憾的是,叔叔始终坚持说“这是件小事”,直到下车,也没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我想报答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像他一样,做个好人,做点好事。”罗鹏说,为了回报这份温暖,2012年,他在深圳成为一名志愿者,有时间就去参加志愿活动。

收入不多 但他想为家乡人做点事

对于罗鹏而言,“做个好人,做点好事”当初是为了回报,而今已成为一种习惯。

2015年8月,罗鹏在网上看到家乡信阳要筹建“爱心粥屋”。“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也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带着这样的期望,罗鹏联系上了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为粥屋捐助了200元现金,并捐助了1台热水器及100个不锈钢碗和100双筷子。

“这件事给了我启发,虽然我不在家,但也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于是,罗鹏就加入了信阳市志愿者的队伍,开始“远程”献爱心。“很多次我们开展活动,罗鹏都主动打来电话,有时捐钱,有时捐物,为我市志愿者活动提供了很多支持。”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河山说。

在罗鹏的带领下,他的朋友张慧、温莉、朱治坤、丁超霞也相继加入了志愿者队伍。5人开始携手助力家乡的志愿者活动。近日,天气日渐寒冷,得知我市志愿者开展“暖冬”行动,5人合资为我市留守儿童、环卫工人购买了200条围巾、100双手套和100个水杯,为“暖冬”行动再添一份温暖。

作为服装厂的一名工人,罗鹏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但近5个月,他每月都将有限工资的一部分寄回家乡,用于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经费。“有时三五百,有时一两百,尽我自己的能力。”罗鹏说,在外面,还能为家乡做点事儿,感觉既踏实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