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就业,工作着是幸福的 首席记者 周 涛 摄
安置房宽敞明亮 首席记者 周 涛 摄
安置小区里的廊道正在建设 首席记者 周 涛 摄

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栋栋楼房宽敞明亮……如今,漫步在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人们伸出大拇指。然而很难想象,3年前的这里,有荒山、有弃地,道路坑洼、雨天泥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靠抡着一把锄头奔富路。

生活中,总有些日子值得人们去铭记,也总有些事情令人寄予厚望。2013年8月,在认真分析产业转移趋势、我国家居产业发展现状和信阳自身优势后,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全面开工建设。

伴随着产业小镇的建设,启动建设主次干道35公里,已建成15公里,铺设配套管网110公里,配合推进供水加压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采取政企合作方式,启动建设保障房16栋1962套9.4万平方米;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启动建设安置小区4个126栋3531套48万平方米,已建成58栋1744套25万平方米……

拔穷根,挪穷窝,换穷业,扶贫干部、企业和社会各方帮扶力量同心协力,送帮扶资金。一时间,“摇窝儿路”变成了宽阔笔直水泥公路,破旧的砖瓦房,土坯房变成了洋气的高层住宅楼,荒山弃地上坐落着现代化的企业工厂,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当起了工人。

通过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改善民生……如今,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正以坚实的步履,趟着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新路子,谱写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丽乐章。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村庄变“小镇” 城乡一体一念间     

许多时候,征地搬迁工作在所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在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建设之初,项目征地搬迁所涉及的高庙村、苏庙村、董岗前楼等村,却是另一番情景。

“以我们村处的这个位置,想要变得跟城市差不多,想都不敢想。现在看市里面搞这么大的动静,估计我们小农村变大城市的梦不远了。”

“不光征地搬迁按照国家规定足额给了补偿,而且在规定时间内搬迁还有奖励,没有私搭乱建的每人还有2万元奖励。算下来,我家花上小几万就可以住新房,连装修的钱都有了。”

……

就这样,村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一直支持着小镇的征地搬迁工作。反观小镇,如今的成绩也没令村民们失望:建成主次干道15公里,铺设配套管网110公里,启动建设苏庙、二十里河、高庙、董岗前楼4个安置小区,已建成58栋1744套25万平方米安置楼。

在二十里河安置小区,一楼二楼为商户,二楼以上为居民住宅。记者了解到,安置小区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在小区的停车棚内,记者注意到每隔近10米远便有一个充电桩,大车棚可以容纳1000辆电动车。

“我是今年4月搬过来的,跟女儿女婿住在一起。这里的居住环境比之前好太多了,家里一拧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外面路上都是太阳能的路灯,跟城里住着没啥区别。”居民高西亮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有地,农忙时还要回来种地。现在统一居住在安置小区之后,地被征用了,就不用再分心种地了,可以全身心投入打工,多挣些钱了,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宽敞明亮的三居室里挂着液晶彩电,一尘不染的客厅里摆放着高档舒适的沙发,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这是高庙安置小区苏祖强的新家。然而几年前,他们一家几口住在几间破平房里,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一起搬进了新家。“自从搬到这里,心情舒畅多了。以前三天两头还停电,现在用电跟城里没啥区别,甚至比一些城里的小区还要好,小区里有3个配电箱。”

“高庙安置小区是从2013年开始建的,现在主体基本上结束了,建成后设计的是698户,现在河北岸建成了19栋,目前已经入住的有六七十户,还有好多户正在装修。”羊山新区龙飞山办事处分管安置的周清国,指着小区里正在建设的景观河告诉记者,“这里的房子大都是80平方米~130平方米,按照搬迁人口算,基本上每人50平方米,一个户口本再优惠10平方米,许多人只需要花3万元~5万元便能入住。我们的房子只针对拆迁户,需要有拆迁赔付表、拆迁验收合格证、拆迁通知,手续必须要齐全。”

记者与周清国一道走在高庙安置小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和谐秀美的新农村画卷。小区里的廊道正在建设中,绿化设施正待来年开春建齐,乡村公路路路畅通,广场上的公共设施正在完善……昔日贫困的山村焕发出崭新的容颜。

“我们工作在希望的小镇上,生活在劳动中变样……”

村民成市民 转移就业现拐点     

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选址于信阳市羊山新区北部,距离信阳行政中心区约为10公里,规划占地总面积为15.16平方公里。曾几何时,村民们收入主要靠种田种地,脱贫致富一直是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于是,各乡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些老人在家种田种地,许多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这几年,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信阳、入驻家居小镇,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可令人尴尬的是,整个小镇却出现了招工难现象:用工需求缺口在15000人左右,部分行业、企业长期招聘却无人问津。

面对劳务输出大市200多万的劳动力,却无工可招,各个企业都犯了难。究其原因,他们了解到,年轻的农民工希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年龄偏大的喜欢离家近点的岗位。再就是,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一些企业急缺大量的熟练工和技术工,但多数求职的农民工缺乏相应技能。

“政府组织搭台、企业求贤招能,是快速破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根本所在。”2014年年初,市人大代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强认为,破解招工难,需要政府部门与企业共同发力。一时间,实施青年农民免费培训工程,将企业用工与农民市民化一起求解;成立指导中心,广泛收集新区工地、企业等用工信息,免费向群众提供;为年龄较大的群众提供道路绿化、清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

“自从有了家居小镇,我们这里一年一变。”在信阳市富利源家居有限公司,家住平桥区肖王乡的万秀华正认真裁剪着制作沙发用的布料。36岁的万秀华以前在广州打工,干缝纫有7年的光景,在去年3月平桥世纪广场上的一次招聘会上,家里人看到招聘启事,便联系她回来面试。投递简历后,去年10月公司开工时,她便接到电话,来到这里工作。

当记者询问万秀华为什么选择回乡就业时,她笑着告诉记者:“公司环境很好,车间里条件也很好,宿舍住得也宽敞,工作不累工资待遇也好,最主要的是每天都能见着孩子。家乡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干吗还要在外面务工呢?”

“要说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村民都变成工人了。”在信阳德克家具有限公司,家住二十里河的刘中华告诉记者,她是今年4月才来到公司的,来的时候啥也不会,在经过车间班长的培训后,一个星期后便开始家具贴皮工作。

“经过培训,一个星期就能掌握工作流程。”刘中华一边熟练地操作着,一边自豪地说,“这边的工作比较轻松,公司的住宿和饮食条件也都很好,一个月2600多元的工资,我感觉很好。”

……

变化是最出色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家居小镇建设更是一日千里,家乡的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在家居小镇的企业就业。随着各种就业安置的举措接踵而至,家居小镇周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了新的拐点,成为“村民变工人”的大舞台。

“克服困难勇敢地大步向前,我就站在城市舞台中间……”

压力化动力 突破瓶颈天地宽

“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3年来,踏着扶贫攻坚的铿锵节奏,生长在家居小镇上的儿女们正以昂扬的姿态,迈步奔向美好的未来。体现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家居小镇也正逐步从理想走入现实,化为今日信阳大地上正在崛起的新城轮廓。

然而,按照预定的规划要求,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着整体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个别安置小区入住率不高,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企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虽未凸现,但按照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一些职工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有困难,文化生活也较单调,公共平台服务不完善的矛盾逐步凸显;

由家居小镇至市内的交通不是太方便,小镇企业员工陆续进驻,往来小镇人流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解决小镇里的人以及企业员工们,往返市区的交通问题;

……

“对家居小镇而言,扶贫开发一直在路上!”记者日前在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目前,他们已建议市交通部门将市里的一条公交站点延伸至市交警队机动车检测站,并在家居小镇纬南四路、纬北五路路口设立两个停靠站;加紧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目前小镇园区已有企业投产,建议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早日投入使用;为了增强小镇的竞争力,启动了九大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的建设。

与此同时,在他们的长远规划中,家居小镇还将有集商务活动、餐饮消费、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有能够提供高端特色教育的好学校;有医疗水平高、设计床位多、服务态度好的大医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承载着兴业与造城的梦想,集聚着期盼和信任的目光,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正在迎来一个激情澎湃的发展时代。

这里,已是一座城,一座岿然屹立于信阳的工业新城。

这里,有一个梦,一个争做城乡一体、产城一体、互动共荣的兴业宜居生态工业新城先行区、示范区的梦。

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也正在为“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努力着……

(下篇请看第五篇《战略递进 老区亮出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