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床木雕“抛绣球” |
古代媒婆形象 |
古代婚轿 |
提及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的婚恋,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在中国古代至少两个时期是较为开放的,一是先秦,再是隋唐。像如今热播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式的相亲,古代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先秦时期青年男女崇尚自主婚恋
《左传》记载:子南子皙二男同时看上徐吾犯之妹遂“唯所欲与”
先秦时期有关婚恋自由的故事很多,仅一部《诗经》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逸事。如《褰裳》诗中的女子,在“恋爱季”(仲春三月上巳节)来到溱洧河畔,对河对面一位帅哥说:你要是真的爱我想我就别磨蹭,赶紧提起衣裳蹚过溱河;你不想我,难道就没有人想我?此即所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先秦时最有名的一出“非诚勿扰”见于《左传·昭公元年》:郑国徐吾犯的妹妹很漂亮,当时公孙楚(子南)和公孙黑(子皙)都想娶她。徐吾犯真犯难了,谁也得罪不起,便告诉子产。子产当时说了这么一句:“唯所欲与”,意思是,你妹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要子南与子皙公平竞争,子南、子皙都同意了。于是,徐吾犯安排了一场“相亲节目”,让他们先后展示。子皙打扮得非常华丽,把丰厚彩礼都陈列了出来,显示自己有良好财务状况;子南则一身戎装打扮,左右开弓,亮出军人的一面,突出自己的男人本色。
在旁边房间观看的徐吾犯的妹妹最后灭了子皙的灯,与子南牵手,她的评语是:“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意思是,“子皙确实很美,不过子南才是个真正的男人。
类似的“相亲”还有著名的儒家圣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的母亲颜徵家当时有“三朵金花”,都有机会嫁给叔梁纥,但在相亲现场,颜家大女儿、二女儿均未说话,只有小女颜徵“一直亮着灯”,愿意无条件跟叔梁纥走。
《孔子家语》如上所述真实性虽无从考证,但从《史记·孔子世家》上“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一语来分析,叔梁纥与颜徵在私下早就好上了。仅从这一点,便可窥先秦时期的婚恋风气之自由和开放。
唐代宫女缝制袍服“夹带”征婚诗
《本事诗》记载:“战袍经手作”“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历史上最有名的宫廷“征婚诗”,也是出自唐代。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决定赠送一批棉衣,慰问边防军人,安排皇宫里的宫女动手缝制。有一个士兵领到了一件短袍,从袍里发现了一首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身后缘。”
这个士兵立即将此“情报”上告首长,首长又上奏朝廷。唐玄宗便把这首诗出示给六宫佳丽看,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意思是你们尽管放心,是你写的你就说,我不会怪罪你。果然有一宫女出来承认是她写的,唐玄宗对她说“我与汝结今生缘”,于是做主将她嫁给了那位得诗的士兵。
《本事诗》中还有一则相似的“红叶题诗”的故事。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上阳宫皇家花园游玩。看到从宫墙内流出的水上漂着一片梧桐树叶,捞起一看,上面写了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次日,顾况也在树叶上题了一首诗:“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从上游处将树叶放水上,浮进宫中。十多天后有人到苑中踏春,又拾到了一片题诗的红叶,上面写道:“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这个故事除了诗人顾况是主角外,还有中书舍人卢渥、进士李茵、书生于佑等不同版本,但情节更浪漫,写诗的宫女年长被放出宫后很巧成了自己的眷属,表达了“姻缘天注定”的设想。
“曲江选婿”之风流行一时
《唐摭言》记载:“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
唐代的婚恋观还表现在不拘一格上,许多时候不重门当户对,而重品行才学,传统婚姻程序中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可以统统不要,甚至连天经地义的媒人也省了,如“曲江选婿”之风,就是每年直接带上“亲友团”到新中进士的曲江宴现场,挑选女婿。
唐代京城有一处景致漂亮、气氛浪漫的场所,这就是位于长安东南隅的曲江池。自唐中宗李显当皇帝后,每年春季新中进士都会在曲江聚会、宴饮。这些一举成名的才子,前途无量,是当时京城达官显贵人家女儿要嫁的最佳对象。据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在曲江宴举行时日,长安几成空城、热闹非凡,“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殚述。”所谓“挑选东床”,就是相亲挑选女婿。这个时候,这些春风得意的才子可不怕被“灭灯”,挑选的人太多了,“中东床之选者,十有八九”。
曲江美事令宋代大才子苏东坡羡慕不已,他曾作《和董传留别》表达自己的情绪:“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其实,宋代同样继承了唐代的“曲江选婿”之风,不过换了地点罢了,从长安改到汴京。而且,宋朝还出现了暴力择婿倾向,大有抢婚之嫌,时人戏讽之为“榜下捉婿”。宋彭乘《墨客挥犀》称:“今人于榜下择婿,号‘脔婿’。”“脔婿”一词相当形象,众人一起分割新科士,招回家做女婿。司马光有诗为证:“室中若未结姻亲,自有佳人求配偶”;王安石也称:“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比试”“牵线”相亲形式多元化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大将郭元振五女选一“牵红丝娶妇”
文化多元的唐代还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相亲模式,在古代产生过深远影响。比如“比试招亲”“牵线姻缘”“纱窗戏女”等。
“比试招亲”其实就是擂台赛,比武,比谁有本领。谁厉害谁就能“抱得美人归”。唐代身份最显赫的一位“非诚男”大概要算唐高祖李渊,当年李渊从几十个应征男子中脱颖而出,娶到了皇后窦氏。
“牵线姻缘”又叫“牵红丝”。“节目”中,女孩手执丝线,男孩子觉得满意,就可“牵走”她。古代没有“灭灯”的条件,这“牵红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比射箭”更浪漫、更有趣,难怪如今有的婚礼现场还喜欢这么搞气氛。著名的一则见于《开元天宝遗事》,书上“牵红丝娶妇”条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将郭元振自小“美风姿有才艺”,唐玄宗的宰相张嘉贞早有意招他为婿。张嘉贞有五个女儿,出于不偏心考虑,选婿那天命五女各牵一根红丝线,人隐在幔后,都有结缘的机会,任郭元振挑选。结果郭元振选中了第三女那根红线。
“纱窗戏女”是唐玄宗另一丞相李林甫想出的选婿相亲办法。李林甫有六个女儿,为了选到称心如意的女婿,他在大厅壁间开一横窗,缦以绛纱,让六个女儿在窗外戏耍,每有年轻贵族子弟来访,便由女儿们自行窥探挑婿。
此外,还有“抛绣球”择婿等形式,但多在戏文中、舞台上出现。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