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在浉河区琵琶山社区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70岁出头的老人、93岁瘫痪在床的母亲和患有精神病的妻子,这样的一家三口在外人看来生活得着实艰辛。但他毅然用不再挺拔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
母亲卧床不起25年,他一如既往,悉心照料。邻居们都夸他是“大孝子”,他说:“有妈才有家。父亲去世早,妈把我拉扯大不容易,现在她需要人侍候了,也是该我来报恩了。”
大家口口相传的“孝子”是琵琶山社区居民陈振友。已是古稀之年的他背虽已经有些微驼,但依然能看出他年轻时挺拔的身姿。少言寡语的他性格憨厚老实,但手、脚却总也闲不下来,因为这个家里有太多的事情等待他去做。
“妈,来,吃饭了!”每天早上7点,陈振友准时将做好的早饭端到母亲嘴边,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喂饭。自从1990年的一天,母亲因意外摔伤,一躺就是25年。25年来,陈振友的生活起居十分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做好早饭后,叫醒母亲,给她洗脸擦身,换尿垫。将母亲抱起坐好后开始喂饭,老人牙口不好,反应也慢,一顿饭常常要喂半小时以上。平时为防止母亲生褥疮,陈振友有空就为母亲翻身。定期给母亲洗澡、剪头发、剪指甲,事无巨细,陈振友都做得用心。
侍奉母亲,陈振友毫无怨言。但眼前这个倔强的老人也有埋头痛哭的时候。陈振友和妻子养育了3个子女。在这个大家庭中,他不仅要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也是他心头的重担,但最让他心痛的还是患有癫痫病的大女儿。
偌大的家庭重担压在陈振友的肩头。在垃圾场清扫道路,种菜卖菜,他想尽办法补贴家用。女儿终于嫁人了,但孩子的病一直是他无尽的牵挂。他尽自己所能资助女儿建房、看病。“孩子能过得好一点,少发病,我就能少一份担心。”
两个儿子离家外出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看看。陈振友和患病的妻子,还有卧病在床的母亲相守在家。妻子因有病不能沟通,陈振友闲下来时就和母亲说说话,聊到孩子们时,母子俩总能发出会心的微笑。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苦难的勇气。”陈振友说,“我用责任和担当为家人撑起了一方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