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每天早晨上班,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大拱桥社区的严玉荣都会在路过的两家小卖部停留一下,这两家小卖部都是社区里独居老人开的,71岁的纪有华和78岁的顿全国。

“天冷了,更怕他们有什么不方便。”严玉荣说,“看到他们老早起来在收拾东西,我心里就踏实了。”

纪有华很早就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如今一个20岁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顿全国因为腿上的残疾一生未婚,家的温情于他是一种奢望。要强的他们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他们辛苦地经营着小卖部。

12月14日,是社区志愿者固定走访社区独居老人的日子。一大早,医疗服务队的张莉就打好了行装:血压计、血糖仪和一些按摩器具。

“社区现在一共有6位独居老人,2位供养在办事处的养老院。”张莉说,“上午看望3位,纪有华、林开春、顿全国。下午去看王志顺。”

“我好着呢!”见到志愿者,顿全国笑开了花。

“身体没事儿吧?零钱够花吗?”

“够花够花,这咋还不够!”顿全国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布包,把养老存折、低保本、五保供养存折一股脑摊在张莉面前,“我每月还能挣几百块钱呢!”

每次走访,张莉在林开春家停留的时间最长,61岁的林开春身体不大好,上半年家里一次变故后心情有些差。

“要开导她,多和她谈心。”张莉说,“现在条件好,医保报销之外,她们的医疗开支社区里通过各种方式基本上都承担了下来。”

很久以来,65岁的王志顺都是社区里和志愿者最挂念的老人。

“他儿子97年在部队因公牺牲。”严玉荣说,“年初他老伴也过世了,提到他我们就想流眼泪。他自己承包了一片荒山,在上面养鸡、养鸭、种树。”

每次去看望王志顺,志愿者都会两三个人一起去,总希望为他多做些什么,杨霞、冯家忠去得最多。

“王志顺是烈属,政府抚恤得很好。”杨霞说,“他给人感觉很坚强,他心里很孤独,他也是我们特别关爱的老人。”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专门为王志顺老人定下了六个一服务:每天通一次电话、每周看望一次、每月陪他在市区观光、散步一天、每年陪他过一次生日、建一份健康档案,而健康档案也建成了心理和身体两份。

王志顺说:“有社区里这么多人这样待我,我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