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甘泉

北有太行,南有大别——两座山分别滋养了厚重河南人。

太行山壁立千仞,滋养的是艰苦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乡先进人物群体”;大别山钟灵毓秀,滋养的是忠肝义胆、古道热肠的“信阳道德模范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阳好人”涌现,引人注目;他们根生信阳,不断地将善良勇敢的正能量传递到全国。

群星点亮道德星空

危难时刻,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信阳人的身影。2005年8月,台风“麦莎”肆虐青岛,一名女青年被卷入海潮。从河南信阳来此打工的魏青刚,在滔天浊浪中三进三出,与巨浪搏斗整整40分钟,将落水者救上岸,然后悄然离去……

不单是惊心动魄的见义勇为,他们也用点滴善与美,持久地温暖平凡人间。潢川县700多位孤寡老人有一个共同的儿子——黄久生。他20年来从未间断,每逢年节便为孤寡、特困和伤残老人送去衣被、米面等;并为老人们建起一所敬老院。他给老人们带去的除了温暖,更是生活的尊严。

有一种感动是对人格、对党性的坚守。许光,是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他在青年时期便成为我国首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海军舰艇长,然而为替父尽孝,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他解甲归田、甘为布衣,默默奉献家乡48个春秋。他一生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直到2012年去世,用的还是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机……

在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信阳好人”从未缺席。迄今为止,信阳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的共6人,数量居河南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信阳好人”现象正愈来愈突出并引人注目。

根生信阳,将正能量传递到全国

大别山,英雄山。革命年代这里走出300多名将军、无数先烈,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神话。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在这里薪火传承。1992年,许光从新县人大领导岗位上退休,有人提醒他:“1948年就参加革命,补个证明,可以享受离休待遇。”他说:“相比那些牺牲的红军,我是离休和退休还重要吗?”一身清贫的他临终前将20万元积蓄全部捐给家乡慈善。

信阳好人辈出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不开。著名历史小说作家曹雁雁认为,信阳人既具中原人的古道热肠,又有楚文化的侠干义胆,骨子里是浪漫的英雄主义。信阳的全国道德模范中,超过半数是“见义勇为”行为,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诠释。

2010年8月,在北京湍急的污水河中,农民工李守禄将一名儿童救起。不到一年,他又再次火海叩门,救出一对母女。无论面对是水还是火,他只有一个简单的念想“不救人良心过不去”。媒体评论:朴素的举动,体现的是侠之大义。

大别山绵延百里、跌宕起伏,赋予这里的百姓勤劳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上世纪80年代,信阳人最早一批外出务工;90年代,信阳是当时全国外出务工最多的地级市之一。伴随着农民工迁徙的脚步,他们的好人好事发生在郑州、青岛、北京……将正能量的火种传递全国。

信阳诞生的全国道德模范中,超过半数是农民工兄弟。在家乡,他们就像泥土一样朴实;在城里,他们淹没在喧嚣的人群中。“他们就是那些与你擦肩而过,你也不一定注意到的人。然而,在被需要的那一瞬,他们会成为陌生人的依靠。”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淑华说。

让正能量更持久深远地传递

“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模范典型不能仅是昙花一现,更要持久地绽放。”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豫汝说,信阳不断创造条件帮助模范们继续发光发热。如2004年3月年在郑州成立农民工流动党支部,由黄久生担任支部书记,为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支部先后为农民工讨薪2000多万元。

近年来信阳注重加强文明建设,在全社会上形成了祟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如信阳建立“好人库”,仅2015年就挖掘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五类道德模范486人,并在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

“民风是折射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只有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政府将保障民生落到实处,老百姓心里没有怨气,对社会充满善意,好人好事也就容易成为风尚。”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说。

一批批信阳人正把对真善的追求,转化为朴素无华的行动。凌晨三点的信阳街头,爱心市民来到“爱心粥屋”,为的是给150多名环卫工人提供一份暖心的早餐;息县的普通公务员李涛15年来无偿献血120多次,在他的带动下成立了10多人的“红玫瑰”志愿献血公益团队,拯救了更多生命……

聚起来是一团火,散开了是满天星,这就是大别山下“信阳好人”,他们不断向社会传播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