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护国
(接上期)
河南大学进步教授范文澜、中共党员冯纪新领导的“青年战教团”120余人高唱着“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还有“山东移动剧团”“开封邮政青年工作团”“潢川(第五战区)青年军团实习队”、光明剧团以及从上海来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于黑丁、洪深率领的“文化工作团、“救亡演出队”也沿江宣传抗日来到信阳。
这许许多多的救亡、抗战团体,积极宣传、组织民众、从防空到准备武装抗日,还在城乡到处组织演出话剧、文明戏(当时群众称作表演),大唱抗战歌曲。
我记忆中深刻的一幕是在大同路(今四一路)背街的空场上演出的《松花江上》,一女演员像是东北流亡学生,持一方巾,唱得凄婉欲绝、声泪俱下,全场为之唏嘘不已。那歌词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最后,极其哀婉惨痛地高呼“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我在敌占沦陷区勉力求学,考进名为“前学巷”子内一初级小学,有幸受教于左仲明老师,他竟能以大无畏的勇敢在日寇统治下教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那时小学有书法(写字)课程,左老师还将这歌词写成摹本,让学生描红,练习毛笔字,习称为“大仿”或“中楷”。至今回忆,深感老师用情之深。
左老师还教唱《满江红》,歌颂岳飞的爱国主义情怀。“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了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也许是鬼子之愚蠢,不懂得“胡虏”“匈奴”骂的就是他们这些侵略者。
但我至今铭感以左仲明先生为代表的隐于敌占区的先贤大儒,是他们秉承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以那种大无畏的勇敢气概在日寇的眼皮子底下传播、宣扬、培养青少年一代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期待消灭敌寇,重新收拾旧山河复兴中华的无限希冀。
五、山城沦陷 人民遭难
野狼狂嗥满街走,刀光枪声魔影稠。
金帛子女遭掳掠,田园庐舍成焦土。
弱国求助无天使,东海好战是野牛。
华夏五亿含悲愤,黑夜漫漫望北斗。
狂妄至极的日寇攻陷沪宁时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呓已经破产,落下世界笑柄。在徐州得手后,又大举进犯中原,妄图沿长江西进,包围武汉,迫降中国。敌寇一面以其空中优势狂轰滥炸铁路沿线,一面“命令其第二军自集结地开始行动击败途中驻敌,先入光州、商城一线,而后向信阳方向及汉口北侧推进,进行大别山北麓作战。”(据日本防卫厅陆军作战史)
日寇第二军第3、10、13、14师团约10万人沿合(肥)信(阳)公路西犯,陷六安、霍山后犯豫。中央军第三兵团孙连仲率13个师迎战商城。第71军宋希濂及所属陈瑞河36师、38师等部迎头痛击侵略者于富金山,杀敌4000人,伤其两千余。日寇悍然不顾国际公法,施放毒气,致孙、宋部牺牲2618人,伤近万人,富金山失守。续又在新县沙窝、峡口、达权店顽强阻击一月余,毙伤敌寇15000余人。张自忠59军亦在北线迭行逆袭敌人,直至巷战肉搏,使“倭尸累积,濠水尽赤。”
终因后援不继,装备滞后,9月18日敌人攻陷潢川,20、22日光山、罗山县失守。10月6日,敌越过当谷山侵占柳林,9日攻陷洋河镇,自周家湾切断平汉铁路,10月12日突袭信阳车站。刚刚过了中秋节的信阳人民即在日寇的坦克、马队、机关枪的野蛮屠戮追杀中,背井离乡,扶老携幼,四散逃亡。
勤劳勇敢、富有“二七”革命传统的信阳铁路工人在武胜关把满载地雷炸药的三辆火车头塞进隧道,以阻滞日寇进攻武汉。
敌寇武胜关受阻,绕道平靖关,10月12日攻陷大别山南麓山城应山(今广水)侵入江汉平原,武汉终于不保,10月27日沦入敌手。
国府又从武汉迁都重庆。
山乡逃亡怎么活
(一)
轰炸毁家城乡陷,悲愤满怀走深山。
晨风霜月一肩挑,颠沛流离五更寒。
几椽残垣堆灰烬,长畈荒村少人烟。
何处安身有净土,夕阳残照尘扑面。
(二)
身无分文瓮无粮,嗷嗷待哺枉断肠。
肩挑贸易行路难,打鱼摸虾迎风浪。
野草连根充饥腹,干柴带叶热灶房。
山崖水湾寒彻骨,冷月凄清挂天上。
敌机频繁轰炸之后,猖狂进攻南下,山城故乡在敌人的隆隆大炮声中沦陷。我们全家六口只得一筐一担,捡些必要的衣被行李,弃家逃亡。炮声还在北城上空狂吼,母亲惊慌悲愤中含泪问天“这,跑向哪里能安身(生)?”从秦家湾、罗店、蒋坡、杨湾,约两三月间,到处僦居,鬼子似蹑足追赶下乡“打掳”,烧杀抢掠、强奸拉夫。一路荒村寥落,寂无人烟,青山孤耸,溪水呜咽。最后投奔大别深山梅家冲(今新县大悟交界处)一谢姓工友家,借米樵柴,暂充饥腹。囊空如洗,难谋生计。即使肩挑贸易,也需借贷为本,况路途险恶。靠亲友租借一张捞虾网具,趁晨风夜月好捞虾米,换些粮菜。可当地塘主又严禁捕捞家鱼,只可捞小鱼虾。干柴倒是取之不尽,也需冒风寒,卖力气。后来到小集上李店作小本生意,开饭铺、挑南货。那时我小小年纪尚不满十岁,为了生活父母连哄带要求我上街去充当小贩。于是我穿街走巷卖过油条,端一盘纸烟,进出茶馆兜售。令我忆起年前在学校学的《卖报歌》:“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难民窟遭劫
(一)
颠沛流离露野宿,探家陷入“难民窟”。
蓬门篱墙逆风寒,藜藿荠菜煮糜粥。
嗜肉豺狼南面坐,喋血鹰犬长街舞。
深夜拉夫劫人去,岁尽飞雪千家哭。
(二)
黄沙漫漫北关道,寒塘惊鸦枯枝叫。
铁蹄踏踏战马嘶,刺刀闪闪魔鬼笑。
一行“苦力”长索拴,两旁亲人珠泪抛。
生离死别恨无限,怒问苍天何时晓?
这里,我以亲历见闻控诉日寇侵略罪行!
1941年1月14日,两名鬼子兵深夜突袭“难民窟”抓夫,是时,老父为了生计,刚以草苫篱笆围成茅屋安身,不及躲避被抓走。次晨闻知:此次夫役是上前线,全家惊慌莫名,至北关大道,只见敌寇六列队伍,中夹两行苦力,身背子弹箱,手臂拴以长绳,不能脱逃,不能问讯,包括老父等苦力,只能以愤恨幽怨的眼神,望一望路旁送行的亲人。亲人们白发苍苍、襁褓幼儿数百十人泪洒黄沙地,不敢高声啼。返家则终日祈祷苍天,以泪洗面。七天后,老父在中途夜翻院墙逃回,鬼子开枪不中,侥幸捡得一命。而多数中国苦力都是善良的劳动人民,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次年我刚满12岁,被伪甲长胁迫去做小“苦力”,不去就要交钱。一鬼子监工,嘴骂“呛克努”(日语,亡国奴),手拿牛筋鞭子赶打老少苦力,直如牛马一般。
年近五十的老父亲,为一家生计,一度肩挑贸易,即送货下乡,不过是日常用品、小本生意。被以通共罪名抓进宪兵队,毒刑拷打一夜,血肉粘连衣襟。全家人痛苦围听老父控诉:“宪兵队还有上铁链子、灌辣椒水、坐水牢、唆洋狗子(即狼犬)咬,我是过了一回阎王殿,捡回来一条命,还有许多同胞困在那个凶险的鬼门关上。”
1939年3月,信阳日寇兽性发作,撒岗闭城,抓捕进城贩卖柴米、土产的农民五六百人,夜用卡车载至贤山下屠戮枪杀。原文化馆蔡静远同志绘有“万人坑”图并序,载此血案。在五里店镇,外号“老黑头”的日寇头子,一夜捕杀关连斌游击队400余人。1940年底某日,自长台关来一队鬼子,进甘岸开枪打死80余人。到唐小庄又打死一百多人踢尸塘中,在西北两路纵火焚烧村庄数十座,制造无人区。
还有,在淮河滩刺杀被指为新四军的农民19人,在东双河,小学老师严之特路遇“打掳”鬼子,见其着中山装,诬指为“中央军的干活”,用刺刀活活捅死路边。柳林村民马家义在铁路旁捡的废夹板,被诬为“铁道破坏队”,唆狼犬活活咬死。
洋河镇沦陷之日正值中秋节,家家逃亡,不得团圆。孙家老汉不应“毛脸”(当地人蔑称鬼子兵)找花姑娘,竟被绑当活靶,用刺刀刺死。梁大爷心绪不宁,在茅屋抽旱烟,火光星闪,鬼子惊慌,又是照明弹,又是开机关枪,生将一对老夫妇打死。最可恨鬼子将镇上残疾人周哑巴用狼犬咬死后又砍下头颅街头展戏为乐。
如此种种草菅人命、嗜血虐杀、罄竹难书。
据《信阳县志》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日寇镇压的七年零两月之中,仅双井、十八里庙两个村有519人被杀害,烧毁房舍175间,奸淫妇女450人,拉夫545人,多半失踪未归。掠抢牲畜530头。当时全县人口40余万、约200村,牺牲当在两万人以上。
六、豫鄂挺进 胜利凯旋
烽火弥漫大别山,爱国儿女要参战。
正义在胸枪在手,唤起工农千百万。
机智勇敢织天网,扫尽狼烟驱凶顽。
收拾金瓯传捷报,人民战争歌凯旋。
1938年10月27日,在信阳沦陷半月之后,武汉这个号称“九省通衢”的国府临时所在地即告失守。原来当局“衮衮诸公”曾指望所谓的“国联”能主持公道,幻想西方列强能出面充当“调停天使”。殊不知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吉利。唯恐失掉香港既得利益而不愿得罪于这个东海“新秀”,美国是一战中的“暴发户”,现正趁机与小日本大做钢铁生意,扶植其军备,真是助纣为虐。然而终究不免香港沦陷,珍珠港遭劫。
因为有幻想,所以抗战消极;因为有私心,所以要保存实力。胡宗南徒负“天下第一军”的虚名,擅自从信阳西撤南阳,尚有装备精良的七个整编师未投入保卫信阳的抗敌战斗,何谈守土有责!大别山驻防之诸“大将军”或观望不前、或一战即退、或弃甲曳兵而走,分明是惧被围歼而保存实力,如果协力同心,指挥正确,胜负虽未可知,也不至让小鬼子十余天内即从信阳长驱直入武汉。
面对如此严酷的国内外形势,信阳人民以及全国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只有拿起自己的铁锄刀枪,紧紧依靠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作殊死的战斗了。
中共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1938年11月28日,少奇同志即自延安来到河南确山竹沟,组建新四军,领导指挥敌后抗日战争,随令彭雪枫率所培训373名健儿挺进豫皖苏组建四师。以两条半枪起家的信阳尖山游击队原为豫鄂边红军游击队,发展壮大至数百人,奉令挺进皖中敌后,编属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即设竹沟。
(未完待续)
随后李先念于12月率高干36人老红军一排,打起豫鄂抗日游击独立大队旗帜,挺进信阳,会同朱大鹏、王海山、刘子厚及信阳女杰危拱之等,成功地对原信阳县长李德纯进行统战,收编所属,合编为“信阳挺进队”。黄龙寺会议传达“六大”精神,光辉照耀信阳山城。12月,先念司令率队挺进四望山,建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组建政权,扩展武装。信阳四乡八方风起云涌的抗日游击队伍,纷纷来归:如驻当地祖师顶的黄绍九“抗日自卫大队”,大王冲胡斌如、信南周子模的游击队,台子畈颜醒民的自卫队,各有数十百人的武装。
挺进队声威并壮,李先念打起新四军的旗号,下山亮剑。在柳林火车站截车杀敌,在青石桥割电线诱敌围歼,特别是在山南余家店(原属应山即今广水)联合刘汉基的游击队击败当时应山县藤田第三师团(又号名古屋师团)及其所属中村、松岛联队一千余鬼子兵,使其连夜狼狈逃窜,弃人马尸骸数十具于山沟,令方圆百里的大别山群众欢欣鼓舞,同声赞颂:“新四军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彼时,我等八九岁的赤子,也一再围听亲长讲述参观敌尸、死马的见闻,老少同乐,额手加庆,事隔75年,至今仍在记忆中。
李先念司令三战三捷、威震顽敌之后,复南下灵山寺、当谷山,汇合张裕生、任子衡的“老少兄弟会”及四里桥李国英组织的“红缨枪会”后俱称“抗日游击队”、蔡韬庵的“豫南抗日游击总队”、“铁路破坏队”……听取张体学、程坦、刘西尧等以七条半枪开始抗日的“鄂东游击挺进队”(后为第五、第六大队)的汇报并指挥其一定要“见缝插针、遍插杨柳”!再后就越过了大别、桐柏及大洪山,挺进江汉平原,联络起到处勃兴的抗日洪流。如应山县杨焕民“应抗纵队”,应城汤池有陶铸、杨学诚的游击大队、许金彪的孝感大队等。及至陈少敏群众尊称的陈大姐从大本营四望山率400余人的基本队伍,南下京山养马畈与李先念司令会师,正式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下属已有四团。按照中原局少奇同志指示,组建鄂豫区党委,发展新四军,飞越汉水,直击武汉门户,令敌人仓皇退缩武汉,全市戒严三日。敌寇面对如岩浆喷发般的中原抗日烽火,惶惶不可终日。太平洋上的溃败又使其兵力日蹙,仅占铁路一线数点,防不胜防。一旦离开碉堡即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淮河古渡瓜园内朱荣贵手持西瓜刀砍掉了想吃西瓜的日本鬼子,下乡欲行不轨的鬼子兵在二河畈被尹尧咨率子弟用锄头砸开其脑袋,埋尸粪坑,冯家庄徐永贵一扁担拍死一兽兵,踢尸野外塘中,肖本英夺三八枪一支,进山献给挺进队子弟兵……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颓败之势已成。在华北广阔敌后战场,经“平型关大捷”“阳明堡奇袭”“百团大战”以及大大小小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人自为战,黄河咆哮、江淮怒吼,直至“对日寇最后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东条英机等被推上了绞刑架,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本文亦将告一段落,谨以当年(1942年)《挺进进行曲》,又称《豫鄂进行曲》(杜陵词 邓耶曲)为结束语:
“江汉两岸,豫鄂之边,从西北到东南,我们是扣住武汉的铁链;
当敌寇闯进了家园,到处燃起反抗的火焰。
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援,历严暑酷寒,我们已炼得机智和勇敢;
哪怕他日寇凶残,江河山林埋伏着抗日的铁拳。
在这山野内,我们苦战五年(1937——1942),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汇合了边区兄弟千百万,转战在高山平原。
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踏着艰难困苦,我们前进!
挺进!挺进!
让我们高唱着抗战的歌声,沿着江汉两岸、豫鄂之边,驱逐日寇出中国境!”
行文已尽意欲不尽,兹缀上“消弭兵端,反对战争,严防军国主义复活,永保世界和平!让我们沿着祖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大道,走向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