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德黑兰的朋友家中时,他曾向我力荐伊斯法罕,提起扎因达鲁德河上的迷人美景,语气中满含深情。

他是在伊斯法罕读的大学,事关青春,大概任何一座城市都会变得特别迷人吧。

不过伊斯法罕确实是座迷人的城市。三十三孔桥的夜景,四十柱宫的水池,还有一座座华丽的清真寺……但最后我迷上的,却是在那条林荫路的主街旁边一座波斯花园的长椅上,看着秋风梳过落尽叶子的树梢,然后等着那些枝条把阳光剪碎洒满身上。

穷游客的江湖

“Where are you from?”

伊斯法罕阿米尔旅馆最便宜的五人间宿舍,女孩打开房门,劈头就问。

是个来自东亚的姑娘,穿了条印度式的长裤,肩上搭条毛巾,发梢还淌着水珠。“China。”“我的天啊,总算能说中文了!”她长出一口气,“憋死我了这些天。”

她是江苏人,前一阵刚从孟买飞来伊朗。住在伊斯法罕几天了,准备去亚兹德。

宿舍不大,靠墙散放着5张单人床,被褥都堆得乱七八糟。不多的空间里,堆满大大小小的背包。女孩指着地上两个特别庞大的登山包说,这俩也是今天住进来的,一个印度人,一个法国人。

说曹操曹操到。房门一开,进来一黑一白两个男生,目测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

两个都是漂泊多年的老江湖。印度人比较健谈,凭着刚学的几句半调子波斯语就能和当地人迅速称兄道弟;法国人则腼腆些,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靠着墙默默看书。他说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我们两个女生说中文时,听到一言半语他就会惊喜地说,这个词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惜多数时间是他听错了。

两人说今天发现了一个吃饭的好地方,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去打牙祭。

餐馆装修得金光闪闪,有种波斯装饰画里纸醉金迷的味道。坐下偷偷打量旁边波斯榻上高鼻深目的伊朗男女们,却发现似乎我们这个亚欧四人组更引人注目。

都是穷背包客,晚饭执行了彻底的AA制——每人结各自账单。两个女生迅速选好价目表上数额最小的套餐,而两个男生对着菜单一直纠结到侍者脸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时还没选好。我们俩已饿得头晕眼花,互相对视一眼:男生真麻烦啊。

扎因达鲁德河上的晚上

晚饭后,几个人决定一起去看三十三孔桥的夜景。

那也许是伊朗最有名的一座桥了,建在扎因达鲁德的河面上,既是一座桥,也是一道水坝。桥的下层是三十三个桥拱,两侧各是一道石墙,每隔几步就有一道壁龛或者拱门。穿过拱门可以看河面的风景,也可以走到墙外侧一条由一道道拱门构成的走廊里,据说夜晚亮起灯光时,会比白天看起来更美。

最早让我对伊斯法罕产生向往的正是这座桥,只是有些担心晚上一个人出去的安全,遇到这几个室友后,问题迎刃而解。

在我的想象中,夜色里的三十三孔桥应该是个浪漫诗意的地方:晕开的灯光柔和了石桥的轮廓,倒映在摇曳的河面上,又添了几分镜花水月的朦胧。那样的场景,是随时能飘出一段抒情的音乐然后出现在电影背景中的。

到了眼前,才发现完全猜错了三十三孔桥的画风。

桥上人来人往,热闹程度完全不输白天的闹市街头,有全家老幼全出来的,有情侣偷偷在长廊里谈情说爱的,还有成群结队的小年轻在桥上呼啸着跑过。很多人过来找我们聊天,还有美女大大方方摆出Pose请我们拍照……

皇家广场的地毯商人

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名字前面有“皇家”二字。广场始建于阿拔斯大帝时期,现在还留着400年前马球比赛的门桩。

皇家广场的面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在伊斯法罕的两天正是伊朗的周末,父亲带着孩子在草坪上踢足球,年轻人凑在一起抽水烟,完完全全的假日氛围。

据说谢克洛弗拉清真寺的穹顶,在黄昏时会从白色变成粉红色,为了等这个在广场上从下午逛到傍晚。不时有陌生人打招呼,但被一个人叫住时我还是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想起来是前一天遇到的一个地毯商。

那时也是在这个广场,偶遇了住在同一个旅馆的一个香港游客和他的朋友,他们想买些纪念品,就这样一起被邀到一家地毯店喝茶。

伊朗人拐弯抹角的程度比中国人更甚,“到店里坐坐”是这里的地毯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进了门他们会像招待客人一样给你沏杯红茶,然后东拉西扯地聊着当地的风土民情,然后再说生意的事。

当时这个人就在店里,没想到隔天又遇到他。他再次邀我去地毯店,我说我确实没有买地毯的打算,他说没关系,然后问我需不需要他导游,我说自己逛逛就好。然后他问,要不一起聊会天吧……后来我们就坐在谢克洛弗拉清真寺门前的石台上唠了起来。

做这个行业的他,算是当地比较见多识广的人,能说两句中文和几句日语,给我讲自己的名字,讲伊斯法罕,讲他卖的地毯,和各国的游客。

他说他的梦想是四处旅行。

对面沙阿清真寺的光塔上飞起晚霞,广场上的喷泉开启了,拱形的水柱在霞光中显得很梦幻。周边拱廊的灯光渐次亮起,野餐的人们走得差不多了。月圆之夜的皇家广场,让人有些想回家的感觉。

那是我在伊朗的最后一个黄昏。(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