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郭晓雨)连日来,天气晴朗干燥,不少人感到不适,甚至生病入院。昨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近期患感冒、咳嗽、流鼻血、便秘、皮肤干裂的患者剧增。医生提醒,这些都是秋燥引起的。当前,市民应该注意防范“秋燥症”。

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伟表示,秋燥的主要症状有,面色憔悴、头发枯焦、指甲脆裂、口唇燥裂、舌上无津、目涩鼻干、大便秘结、小便短少等。另外,燥易伤肺,会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

医生建议,秋季在饮食上多吃甘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另外,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例如:石榴、葡萄、橘子、柚子、梨等,多吃有益。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秋季养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做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像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上火,中医认为,如果秋天肺内气血运行受干扰,就容易引发“悲秋”的情绪。此时,可多按位于虎口的“合谷穴”,帮助肺脏排毒。肺气运转正常,心情自然就开朗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