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荣(中)在和队友一起布置宣传展板

本报记者 刘翔 马童

这几天,罗山县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卢元荣,逢人就说她参加环保培训的事儿。9月7日,由环保部在济南举办的全国环保社会组织培训班,她,一个小县城的志愿者居然被市里、省里推荐参加了。

“我50多岁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坚持做这一件事。”卢元荣说,“呼吁民众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呼吁老百姓禁放鞭炮,想一切办法促成。”

卢元荣是罗山县妇幼保健院主治医生,工作之余从事志愿服务事业,尤其致力于禁塑和禁放鞭炮的公益环保事业。

“塑料百年不化,燃烧释放的臭气含有一类致癌物二英。不论城市乡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塑料垃圾,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放鞭炮除了一声巨响,没有任何好处,污染环境、浪费钱财和公共资源,稍有不慎还会出安全事故。”

稍微熟悉卢元荣的人,对她日常的这些说教耳熟能详。

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卢元荣有她的办法:“塑料袋主要是人们购物时流出的,基本都是商铺方便客户包装和携带免费给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些源头入手干预。”

两年前,卢元荣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开始从罗山县城3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入手,劝导市民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她自己出钱先是印了2000多份环保倡议书,再买来上千的可降解布袋和手编菜篮子,随后带着志愿者走市场、进门市,给商贩们讲道理、说责任,希望他们支持环保事业,不要再提供方便袋。卢元荣的工作感动了很多商贩,他们认同她对环保的观点,但他们有他们的疑虑,他们担心会影响生意。

2015年7月1日,在一年多的宣传鼓动后,这一天成为罗山县城第一个无塑料袋日。就在前一天,她还组织100多个志愿者骑着自行车扛着红旗绕县城数周,为这一天的活动造势。

“效果不错,但我并不满意。”卢元荣说,“确实很多门店这天没有出现塑料袋,但还是有部分商户担心生意受到影响,最终没有坚持。”

禁塑料袋的事一直以来就和这次活动一样,反反复复,虽然不断有人选择拒绝,但也总是有人在用。

吴正刚开的中大书店是罗山县城最大的私营书店。他被卢元荣抵制白色污染的热心和执着所感动,他决心参与进来。

2014年起,中大书店的塑料袋开始收费,每个3角钱,不要塑料袋还会再从书款里少收3角钱,要与不要的选择相差6角钱。

“算是一种鼓励,我用倒给钱的方式告诉读者,我不是想要收钱。”吴正刚说,“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一年下来我收了1246元塑料袋钱。”

吴正刚把1246元钱全数捐给了卢元荣她们的志愿者协会,他的书店从2015年起不再提供塑料袋。

吴正刚对此解释道:“可能生意会受到影响,但环保事业总会有人坚持。”

总会有人坚持,卢元荣和她的队友们除了坚持不用塑料袋,还坚持不吃用塑料袋包装的食品。

每年元宵节和清明节前两天,卢元荣就会带上队友到罗山县公墓拉出禁放鞭炮的条幅,向来往的人们宣讲放鞭炮的害处,劝导人们用鲜花和音乐祭祀。

“这个很有效。”志愿者协会的刘元明说,“人们一看到条幅就有了心理准备,大部分人接受,就不放鞭炮了。”

对于逢年过节群众放鞭炮,卢元荣选择了见一个说一个的方式,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放鞭炮的,她都会上前劝阻。

“不放鞭炮有一个最大的障碍,红白喜事。”卢元荣说,“人们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恨不得放更大更多的鞭炮,都要面子啊。”

放鞭炮作为一种习俗,在喜庆和污染间,人们似乎都选择了任性放鞭炮。卢元荣也选择了任性:“一定要放,可以,但得按规矩放。比如,不能当街放,不能悬挂在空中放,燃放后,垃圾自己清理。”

带着人们的不理解,卢元荣坚持着。

今年罗山县“两会”期间,卢元荣受邀参加政协会。她带来了“提案”,呼吁委员们认同禁塑和禁炮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为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努力。

俭朴生活,节约资源;拒绝污染,回归生态。

带着这些理念,卢元荣任性地坚持着。

过不了多久,卢元荣的女儿就要结婚了,这次她要做一次更任性的坚持:女儿婚礼的全程将不放鞭炮、不用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