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马童 实习生 刘荣蕾

红玫瑰是最常见的鲜花,它代表爱情,象征友谊,是真爱、和平、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如今,在息县,就绽放着一支特别的“红玫瑰”——息县“红玫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息县“红玫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无偿献血社团组织之一,成立于2014年年底,30多名队员都是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多人获得过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银奖,两人得过金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献血就是伸出胳膊献出爱这么简单,是举手之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这种赠人玫瑰的快乐,让我们在无偿献血的路上乐此不疲。”9月15日,年轻小伙蔡正元谈起志愿服务队,感触良多。

今年22岁的蔡正元是志愿服务队里最年轻的一位。去年年底,多年坚持无偿献血的父亲蔡继平加入了成立不久的息县“红玫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后,他也毫不犹豫地和父亲站在了一起,成为血小板的捐献者。

在志愿服务队里,像蔡继平父子这样的可真不少,韩从富和儿子韩磊,李斌和儿子李东青……除了上阵父子兵,还有献血夫妻档、兄弟档、姐妹档、朋友档。服务队由信阳市首届道德模范、4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李涛倡议发起,由最初的不足10人,现在已发展壮大到近40人。服务队让大家一改过去的“单兵作战”,有了团队精神,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过去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大家大都坐公交,往往要转车七八次,费时费力。现在我们利用志愿者队员的两辆私家车,双休日组织大家一起去,节时省力,也多了很多乐趣。”韩从富介绍。

51岁的韩从富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得者。多年来,他利用自己做邮政储蓄信贷工作的便利,成为无偿献血的铁杆宣传员。在他的带动下,朋友、储户,还有农村老家的亲戚,共计50多人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他被大家推选为队长。儿子韩磊则既是队员,又是司机。

每次和大家一起捐献血小板,交流心得体会,在息县杨店乡李大庄村村民陈夫霞看来,是最开心的事儿。受丈夫王清学的影响,她也成了志愿服务队里的一员。一次,韩磊去村里接她,她的两个好姐妹也和她一起捐献了血小板。因为这事儿,她乐呵了好几天。

当然,献血路上,也有烦恼。9月13日,王清学放下手头紧要的生意,和大家一起到了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却由于转氨酶太高,没能献成,很是郁闷。

这并非个例。每次献血都会有队员因为各种血液指标受限而不能采集血小板。这时候,刘英通常主动担当疏导他们情绪的重任。刘英是息县夏庄镇中心工商所的所长,有十几年的献血经历,在他的影响下,所里五个人有三个成了无偿献血志愿者。

刘英说:“不少人都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和生意,专程去献血,一旦血液指标不合格就难免很沮丧。一般都是血液里转氨酶、血脂或蛋白质超标,有的显示的是健康问题,有的只是献血前饮食不当。”

“我就是早餐时喝了碗豆浆,就不合格了。”息县有线电视台的李迎庆说,“原来献血前不能吃豆制品。”

因为要满足献血时各项指标的要求,志愿者们对个人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管理都很严格,大家经常相互提醒。时间长了,谁不能吃芹菜,谁要注意哪几天不喝酒,大家都心里有数。

今年以来,息县“红玫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已14次组织队员捐献血小板,每次少则10人,多则20人,累计献出150多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宣华是队里最年长的队员,今年55岁的他仍然坚持每月献一次血小板。他说:“现在还有人认为血液金贵而不肯献血。其实,献全血能促进血液的循环更新,献血小板好处更多,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都大有好处。不过再有5年,我就不能献了,到时就少了一条保健的路子啊!”

张静是息县电视台的记者,她很早就关注报道过这群行走在无偿献血路上的志愿者。在报道献血志愿服务队事迹时,她干脆也加入进来。6次参与后2次成功采集血小板,这令她很自豪。

“我真觉得献血是一种崇高的行为,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很踏实,也很快乐。”张静说,“想一下,和一个人打交道时,你知道他常年志愿献血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肯定认为他是个好人!”

队员李华有近20年的献血经历,他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铜奖、银奖各一次。对于大家在息县发起成立献血志愿服务队,他有着这样的感触:“总觉得这是一种从爱心到责任心的提升。以前怀着一种爱心去献血,现在献血成了一种社会责任。”

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息县志愿献血服务队已稳定地形成了每月两次集中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的运行机制。由队长牵头对照大家的献血周期统计出可以献血的队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提出饮食和休息建议,星期天统一乘车到市中心血站。

“我最高兴的是今年我们组团去时,有两次因为血站的库存超过上限,遭遇了限采。这是我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李涛感慨地说,“限采比起血荒,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啊!”

玫瑰火红,生命常青。绽放的“红玫瑰”,馨香了别人,也芬芳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