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骏鸣
文敏生
危拱之

周骏鸣(1901—2003)

周骏鸣,190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19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1931年任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七十五师二团少校营长,12月14日,率部参加“宁都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团长。

1932年1月,周骏鸣回到原籍确山进行革命活动,在家乡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并组织领导了两次农民暴动。1933年7月,周骏鸣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确山县委委员,领导汝(南)正(阳)确(山)边区的武装斗争。1934年2月,周骏鸣调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任巡视员。8月,周骏鸣任省军委书记。1935年春因叛徒出卖被捕,8月经营救出狱,后奉命到信阳、桐柏、泌阳、确山四县交界处的吴家尖山开展武装斗争,10月建立中共尖山地区支部。

1936年4月,周骏鸣辗转千里到达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了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后留在延安学习。

1936年11月,中共鄂豫边区省委改为中共鄂豫边区特委,1938年1月改称豫南特委,周骏鸣任特委军事部部长兼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团长。

1938年1月,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周骏鸣任团长。3月29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八团队1300多名官兵在邢集誓师后,由周骏鸣率领开赴皖东抗日前线。1939年7月,新四军以第八团为基础建立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兼八团团长,在华中敌后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二师,周骏鸣任二师参谋长。1943年2月,周骏鸣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抵达延安后,周骏鸣被分到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二支部学习。随后,他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扫尾阶段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周骏鸣被中央指定为“七大代表”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11月,周骏鸣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师师长。1946年7月任华中军区参谋长、党委委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8年7月兼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骏鸣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周骏鸣受到政治迫害。1978年9月平反后,于1979年任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后不再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1年由中共中央批准离休,2000年由中共中央批准享受省长级待遇。2003年11月9日19时在郑州病逝。

文敏生(1915—1997)

文敏生,山西省垣曲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文敏生任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政治处主任,信(阳)桐(柏)确(山)县委书记,信(阳)应(山)地委副书记,鄂中地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五师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3军会师桐柏,文敏生任(前)中原军区江汉军区洪山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洪山地委书记、江汉区常委副书记兼江汉军区政治委员和洪山军分区政治委员,鄂西北区党委副书记兼鄂西北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后)江汉军区鄂中军分区政治委员,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政治委员兼荆州地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敏生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南公安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社会部部长、边防军政治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河南省省长、河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国家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增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危拱之(1905—1973)

危拱之,1905年10月31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1924年11月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节后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7月,危拱之受党中央指派到开封河南省委工作。1929年6月末,危拱之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2月,危拱之回国到上海。4月,秘密进入闽西革命根据地,被安排到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院当教员,兼做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的工作,后被分配到中央政府办公厅当秘书,兼任机关俱乐部主任。不久,又奉调参加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危拱之等人负责主持红校俱乐部,并兼戏剧管理委员会委员。1932年5月中旬,又组建“工农剧社”,成为红军戏剧运动的开拓者。

1934年10月,危拱之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是红军中闻名的32名女战士之一。1936年春,中央决定成立“人民抗日剧社”,危拱之被任命为社长兼导演。同年,危拱之同叶剑英结婚。

1938年5月,省委派危拱之率领开封孩子剧团到信阳,做信阳县长李德纯的统战工作。10月12日,信阳沦陷,李德纯率领常备队200余人正式要求与共产党合作抗战。11月初,危拱之和刘子厚、王海山与李德纯商定,将信阳常备队以及信阳谭家河农民自卫大队等武装合编为信阳挺进队。12月中旬,信阳挺进队在邢集正式成立,李德纯任司令员,王海山任参谋长,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初,挺进队进驻信阳西南的四望山。6月,挺进队主力被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二团和第三团。

1939年4月末,根据中原局的部署,危拱之由四望山返回竹沟,接任中共豫鄂边省委(豫南省委)组织部部长。8月,省委在竹沟召开扩大会议,危拱之被选为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1940年4月中旬,危拱之接到参加党的七大的通知,于5月上旬到达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危拱之毅然服从组织的决定开赴东北,被党组织任命为赤峰市委副书记。

1946年年底,冀热辽中央分局任命危拱之为妇女部部长。1947年6月中旬,赤峰市再次获得解放,危拱之被任命为市委书记。她不顾重病在身,坚持工作。1949年年初,组织将危拱之从沈阳护送到北平治病。3月,她抱病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9年秋,她回到家乡信阳休养,最后又回北京休养。1973年2月8日,危拱之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68岁。

(未完待续)

(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