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看到梭罗说“如果你满心欢喜地去迎接每一个清晨和夜晚,如果生命像鲜花和清馨的芳草一样散发着芬芳,从而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星光璀璨,更为神圣不朽——那便是你的成功”,忽觉欢喜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像泡泡表面流动的五彩,欢喜是动态的;像看着湛蓝天空时心底生出的风,欢喜是内在的;像突破某个瓶颈期后的充实与满足,欢喜是丰盈的。比起幸福和快乐,欢喜的感觉多了生命的弹性,花千骨,云万朵,恰似青春年少好时节。
忍不住想,能一直心存欢喜多好。
学习生活简单规律,初时好奇心盛,学得久了,偶尔就觉得像暑天喝温汤,既不能痛快得大汗淋漓,也不得干脆冰凉沁肺。练习、巩固、复习、测试,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但埋首书桌前,总遗憾少点什么。
去书中寻找答案,碰到杨绛先生在讲她和钱钟书先生的故事:他们在牛津的时候,生活一样简单,钱钟书去上课,杨绛跟着去旁听。回到家,比着读书,看够了,一起去泡图书馆,反正牛津有几百个图书馆,再看够了,又借书出来,回家继续读。真是有意思,这样的学术大家,原来有时候也要有个伙伴更好,学习的空间,也原来要偶尔换上一换。转身跟同学朋友们尝试一起学习,果真乐趣多了不少,灵感也多了不少,再捧起书本,真是有如胡适先生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了。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消减了夏日的丝丝燥热,一次次徜徉在知识浩瀚海洋的蓝天碧水之间。
青春光影,掌中流年。所以有一阵子真是有些如饥似渴了。什么都想学,功课自然要排在首位的,各种经典也都不想错过,置身其间,顿觉光阴似箭。碎片的时段,则被消耗在刷手机上:新闻热点、哲理美文、博物知识、学习分享……新知渐欲迷人眼。某日在楼下,瞥见一丛原开得极好的花已经萎顿,顿如当头棒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子的哲学,现代心理学家也说“一个人做事太多太杂,他的频率必然很弱。耗尽所有精力得来的知识,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吸收。”“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欲给青春长久的欢喜,不能全赖“学以进”勉力维持。
我像误掉入谷仓的蚂蚁,拼命把里面的东西淘澄出来,却看不到谷仓全貌,也找不到边界。正上下求索不得其法,我偶然看到王阳明先生“致良知”思想的基本含义。“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一涉拘执比拟,则反为所缚,虽或特见妙诣,开发之益一时不无,而意必之见流注潜伏,盖有反为良知障蔽而不自觉矣。”反复诵读,咀嚼,查阅释义,却不敢说拨云见日,不过隐约察觉到的部分,也足够受益。
阿甘正传中说道,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幸好,还有书本在,知识学养就像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温暖了整个世界。孜孜以学而求独立之思考,得独立之见解,然后致用。默念良久,此刻如清风明月,一 一明了,渗进心头。危机感至此解除,心头重新涌来熨帖的欢喜。
坐定书桌前,看眼前书本,窗外星月,知道时间流逝而不局促,知道知识无尽而有方向、有条理。杯中茶叶舒展,是被留存延长的明前新绿,清香悠然处,我知道自己终于找到让青春长久欢喜的秘门。建立起价值秩序后,坚持学习、内化、致用,若真如此,又何必叹息青春短暂无情?
知识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懈怠和冲动都不再能干扰读书的节奏,我想,如果真能抱定这样稳定的热忱,前方,一定有更好的花堤蔼蔼,草木深深。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只要在青春年少时期,打牢基础知识,系好人生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掌握快乐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那么远方就是高山流水和千秋古雪的写意江河。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