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祥(左)正与社区居民唠嗑儿,询问他生活中的所需所求。(资料图)

本报记者 栗 萍 马迎春

实习生 梁效禹

昨日,走进三五八社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梧桐树下三三两两的老人,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唠家常。不远处,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建设,文化墙正在刷新……整个社区安宁、祥和。

“多亏了杨书记呀,以前的社区,你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大男人这么多年能把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处理得如此好,真是难为他了!”见到记者,居民蒋大妈激动地说。蒋大妈口中的杨书记名叫杨德祥,是三五八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2015年“最美信阳人”之一。

在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杨德祥。提起以前的三五八社区,杨德祥直摇头,他说:“回想起当初的日子,真是一言难尽呀!”说着,他带记者走进一栋正在装修的办公楼。伴着浓浓的油漆味和嘈杂的机器声,他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用真心,换真心

2007年7月,原来的三五八厂破产企业社会管理职能正式移交社区,随之而来的1.4万社区居民服务、离退休党员干部管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企业军转干部信访稳定、“两劳”和刑事解教人员管控、精神与残疾智障人员救助等社会事务琐碎复杂、千头万绪……

面对这些,杨德祥没有退缩,他说:“我相信靠着自己的一颗真心,可以换来一个面貌全新的社区!”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那时,他带领居委会的另外3个人从采集居民信息、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网格组织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逐步把各项事务引入正轨。有时,工作干不完,他就以单位为家,忙到深夜后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凑合休息一会儿。

他告诉记者:“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很困难,没饭吃,那时谁帮助过我们家,我至今仍记得。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我的居民就是我的父老乡亲!”

在工作中,看到小区里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全力帮助,有时自己掏腰包进行接济,还多次向办事处及上级民政、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争取救助资金。

几年来,他先后牵头为社区326名“五七”工、家属工解决了基本养老问题,为200多名有自立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贷款的前期手续申报,为1700余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帮助100余名家有困难的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为83个困难家庭申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社区很多居民的困难得到了解决,生活有了保障。为了感谢他,小区里的曹阿姨经常把包好的饺子端到办公室给他吃,还亲切地喊他为“干儿子”!每到这时,杨德祥的脸上总会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杨德祥说:“这些年来,我最难过的就是,当面对居民的有些困难,我无法解决的时候,心里特别不好受!”

做实事,不怕骂

“虽然很多老大妈喜欢我,但是,现在社区里也有人骂我!”杨德祥笑着说,“只要为了大多数居民好,我不怕得罪人!”

辖区有些居民在家里养鸡、养狗,在户外乱搭乱建,影响了社区整洁,他第一个站出来,顶着骂声,强力整治。

两个居民因为接一个小工程在小区里逞凶斗殴,他拿起一根棍子扔在他们中间说:“打吧,两个大男人为这点儿小事打,真不知道丢人。”另辟蹊径的处理方式,反倒让那两个人心生愧疚,从此对他心服口服。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杨德祥善于创新、喜欢琢磨,通过走访摸排,逐户建立档案,根据各自特点分类、整合,并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为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服务活动——

吸纳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成立党支部,选聘热心居民担任网格长,扶持文艺爱好者组建文艺演出队,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开展社区共驻共建;通过志愿服务、感动三五八表彰、爱心早餐屋、爱心捐赠屋、爱心超市等形式,为党员同志牵线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专家团到社区义诊,对长期卧床的老同志送医送药上门,并建立了亲情联系卡,只要老同志有需求,即可拨打卡上的志愿服务电话,社区志愿者就会上门为老同志服务。杨德祥本人也印制有服务卡,上写着“能为您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那将是我的荣幸。”上面没有职务,只有姓名和大大的电话号码。

正是他的严谨、细致,加上不断的摸索、创新,如今的三五八社区管理规范、民风和谐,已经成为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和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三五八社区大党委联系相关单位,就近为居民办理社保‘一卡通’”;“三五八社区关爱空巢老人,让‘空巢’变‘暖巢’”;“三五八社区组织医疗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开展慢性病筛查活动”……关注过三五八社区微信公众号“活力三五八”的朋友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些爱心满满的文章,温暖的文字、感人的画面,让人动容。

这就是如今的三五八社区,和谐、幸福……十八年,时光飞逝,杨德祥也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十八年的社区不了情,让这里不仅是一个社区,更像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