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杨 柳 黄宁 实习生 刘荣蕾

编者按: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从未远离。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雷锋”在发光发热,他们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道德标准,而是无数普通人的“举手之劳”“善小而为”,是人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生动实践。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设“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专栏,带领大家走近更多的“雷锋”,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收获更多身边的感动。

“司九妹”,在息县敬老院很多老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司九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2011年以来,这群来自息县“司九妹”理发店的年轻人,在老板徐涛的带领下,坚持给息县各个敬老院的老人义务剪发,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深深关爱。

7月16日中午,记者在康乐敬老院见到徐涛时,他和“司九妹”的七八位员工正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撸起袖子,端来热水,认真地给老人洗头、理发。伴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凌乱的头发很快在地上铺了薄薄的一层。大家一边理发,一边笑着与老人聊天。

窗外雨声潺潺,屋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年轻人的到来,显然给这里带来了生机。88岁的任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些小伙子经常来给我们剪发,剪得好,服务还周到!”

“司九妹”的义举开始于4年前县里组织的一次“学雷锋”活动。在谯楼广场免费给群众理发时,徐涛发现,有的老人步履艰难,出来理发很不方便。“那就上门服务吧!敬老院的老人很集中,我们就去敬老院。”

“司九妹”上门服务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县城里最大的敬老院——康乐敬老院。面对这群不约而至的年轻人,老人们开始有点不相信,自然也不配合。徐涛就耐心地给老人说明来意,老人们才平怀顺受。

那次,徐涛带着6名员工,在敬老院干了两个多小时,帮三十多位老人理了发,还帮老人拖地、擦窗户、整理房间。

末了,老人们特别开心、特别感动,有的还流下眼泪,这倒让徐涛不好意思了。

“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无儿无女,非常需要帮助,而我们的举手之劳却让他们那么开心。”徐涛感慨地告诉记者。

回到店里,徐涛立即召集几个店长开了个会,决定以后要长期定期去为敬老院的老人免费服务。

就这样,徐涛不仅每个月组织两次到康乐敬老院为老人免费理发,还主动联系曹黄林、夏庄、白店等乡镇敬老院,给更多的老人们免费服务。他们还积极参加息州义工等义工组织的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最专业温情的理发服务。节假日里,店里生意好,但他们宁愿关门歇业,也要有求必应。飘扬着“司九妹”红色小旗的车队,经常风雨无阻,在去往各个敬老院的路上。

“现在每到一个敬老院,老人们就会喜盈盈地迎上来。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也感觉很快乐。”18岁的卢金玮给老人理发之余,最爱给老人剪脚指甲,“老人自己剪脚指甲不方便。我在家也经常给奶奶剪,这里的爷爷奶奶很亲切,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

康乐敬老院院长乐德珍对“司九妹”的“孩子们”充满了感激:“我们敬老院有不少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给他们理发特别难。但这些年轻的孩子不怕脏,不怕累。老人没有不喜欢他们的!”

徐涛告诉记者,4年多来,自己只是坚持做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收获多多。如今,店里加入志愿服务的美发师越来越多,员工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自己的两个孩子因为经常跟随他参加志愿服务,在家里也主动给爷爷奶奶盛饭倒水、做家务,十分懂事。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老人们理完了头发,精气神也足了。美发师们还细心地用毛刷为他们扫去沾在脸上和脖子上的碎发。

回店的路上,“司九妹”的小红旗又飘扬在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