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缓缓东流,流经地处中原与荆楚分野的神奇地方——息州大地。她见证了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分封的两个诸侯国——息侯国和赖子国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息壤之地”盛世今朝的巨大变化。
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接大别山丘陵地带,北缘黄淮海大平原,东迎颖凤曙光,西送申宛余晖。淮河自西往东横贯南境,除南部有少许的丘陵外,绝大部分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相传,大禹的父亲鲧为了治理给华夏大地带来无穷灾难的洪水,竟从天帝那里偷来一片神土,人称“息壤”,也就是今天的息州之地。这片“神土”除了能随着洪水的水位长高之外,还适宜稻、黍、稷、麦、豆以及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著名经济学家顾准曾由衷地赞叹:“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
息县自古就有“中原粮仓”之美誉。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再上溯3000年,即距今6000多年以前的时候,息县就已经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夏商周时期,这里的农耕经济已比较发达。秦汉以降,直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明清时期,这里一直都是中央封建王朝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历代民间更是盛传“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的谚语。
息县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其境内从清水河之滨到闾河之畔,从西往东分布有秦楼遗址、周塚古墓遗址、太子庙遗址、息国故城遗址、白公故城遗址、赖国故城遗址等诸多文化遗产。商周以后的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先后灭掉息国和赖国,这里便成为楚国疆域的一部分,成为楚国与晋国争霸中原的桥头堡。“申息之师”更是为楚国逐鹿中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赖、白、息和息夫四个姓氏均发源于此地。现存信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独木舟”就出土于濮公山脚下的淮河古道,其年代之久远、规格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为罕见,被称为“中原第一舟”。息县还是华夏大地上首次实行县制,且是唯一一个历代相沿不改“息”名、不变其治的县。经学术界反复论证后,息县被誉为“中华第一县”。
息县气候条件优越,不仅成就了她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也为她创造了闻名天下的自然景观。“一座青山千般翠,一湾碧水百样情”,这本来是信阳人赞美家乡鸡公山和南湾湖常说的一句话,我想也同样适用于“中华第一县”——息县。这山便是被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誉为“东南第一峰”的濮公山,她是息县人心目中的圣山;这水就是自北向南流经息县与罗山分界,后又自西向东贯穿息县南部的淮河,她是息县人民生生不息的母亲河。
淮水怀古,息壤惜今。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吟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的时候,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桃花夫人生活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桃花盛开之地,今天也是我的故乡,如今这里林茂粮丰、水碧天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容颜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