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对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教育部近日明确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其中明确,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呈现,“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至89分为良好,60分至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解释,评价体系中的“校外学习”,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仅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

对于“艺术特长”,文件明确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艺术素质测评自今年开始试点实施。各省(区、市)将推荐1个至2个地市或2个至5个县市作为实验区。

追问

为何不将社会考级、艺术竞赛作为直接依据?

不将艺术教育推向纯技能培养

问:为什么不将社会考级、艺术竞赛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直接依据?一些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特长班培训,算不算“校外学习”?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这让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规定的初衷是想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少参加这些培训,但效果如何还要看落实后的情况。

追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有何用?

纳入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问: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将起到什么作用?

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学校要如实记录每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小升初”、中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据《京华时报》)

广州市教育机构联合发布调查报告显示——

半数家长不主张幼儿艺术考级

当前,艺术素养教育渐趋低龄化,艺术考级的“主力军”甚至从中小学生延伸到幼儿园的孩子。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好的艺术素养教育环境,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广州市少年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广州市幼儿艺术素养教育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对于孩子参加考级的态度,有50.43%的家长明确“不主张”,而表示赞同的占42.19%,两者仅差7个百分点。此外,有52.3%的家长反对“艺术特长成为升学的硬指标”,而对此表示“赞成”和“视情况而定”的家长则有43.65%。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幼儿艺术素养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倾向,甚至有的幼师错误地认为孩子掌握了一些艺术技能,就是提高了艺术素养。”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任王健平指出,拥有艺术技能,未必懂得艺术欣赏,艺术素养并非艺术技能的累加。

王健平指出,目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以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缺乏以全面艺术启蒙和体验为重点的艺术素养培养教育体系。在他看来,幼儿期应更多地以艺术综合活动教育为主,不仅要培养艺术表演者,更要以培养艺术欣赏者为目标,发挥综合效应,借此提高幼儿的综合艺术素质。

(据新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