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到的书中,有关“瘦”字的内涵给我的影响一直是颇深的。几年前,我写了一首七律《赞鸡公山》,其中有一联“志气楼台眺鸟瘦,月湖库里观鱼肥。”后来在争求一位权威老师指点时,他直言不讳地讲道,“瘦”字用在这里写鸡公山好吗?既然老师也不认同这个事,我也不便再去“班门弄斧”了。
后来,我还是想把这首旅游览胜的诗写成,于是我就把原来的出句改为偶句,押的“微”韵还是不动,即:“志气楼台眺鸟鹛”。鹛也是一种珍禽,它头上长有细长的羽毛,亦属吉祥之鸟,可以让它为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点风趣和怡情。此事应该说我听了名人的高见,诗也完成了。但是,在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那个“瘦”字仍念念不忘,褒贬缠绵。
江苏扬州西北,原是保障河,经人工整理成湖。因湖面狭长纤细,有言“山不在高在峰,水不在涧在折。”并有诸多名胜,绚丽多姿,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故名“瘦西湖”。沿湖有香影廊、虹桥、徐园、小金山等名景,是游人极向往的去处。所以湖“瘦”,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美声。要不,隋炀帝以及清乾隆等曾多次乘龙舟、御船携三千宫女“烟花三月下扬州”哩?
唐代大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诗句中有:“梦人洪钟教神妪,老鱼眺波瘦蛟舞。”意思是,李凭在唐“奉宫”中的乐声美妙至极,不仅神妪被感动,而且连异类的老鱼等(即蛟)都不禁起舞。甚至说,那条条瘦蛟的起舞更有渐渐“鱼化龙”的多种传美说法。
老作家李准的大作《两匹瘦马》,后来改成电影剧本《龙马精神》,读后也是令人对“瘦”字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古语“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烛肥”,“瘦”字对于人的形体也至关重要。人瘦则苗条、雅、廉,办事少紊乱,克浑庸,头脑清醒而明快。
终于,我还是将“瘦”字写进了自己的作品,“瘦水西湖光滟碧,永留芳迹慰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