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推行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国各地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相继推开,其长期存在的“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局面将得到扭转。
日前,山西省政府公布了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明确表示今年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并鼓励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聘任制。
此前,已有北京、山东、广东、深圳等多个省、市出台了类似政策,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职业管理人制度,并将全面取消与人员编制挂钩的医院财政补助核算方式,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管理方式向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转变。
“这意味着今后政府和医院之间的权责关系将更加明确、合理,政府主要行使出资者的监管职能,而公立医院所谓资产使用者将拥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等,这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杨林花说。
从各省、市已公布的实施方案来看,中国的公立医院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将从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转为实行行业管理,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公立医院兼任领导职务,公立医院在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将拥有自主权,医生也将可以多点执业。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位负责人表示,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是推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要摘掉以前戴在公立医院头上的“乌纱帽”,打破由此带来的各种束缚和限制,推动公立医院更好地发展。
据介绍,中国的公立医院长期存在浓厚的行政导向,每个公立医院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就导致很多医生不是努力钻研业务,而是努力谋求行政职务和待遇。这既不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也不利于医院的人才流动。
杨林花表示,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以后,这些人为限制都将被打破,人才可以自由流动,医院从行政主导向业务主导转变,医生水平不断提高,最大的受惠者将是广大患者。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