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湘潭市一男童被滞留车中身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此起儿童安全事故发生在一居民小区,3岁的男童天天(化名)被粗心的父母遗忘车内长达6个多小时,等家人回过神时却为时已晚。

“医护人员赶到小区急救时,孩子瞳孔已经放大,检查发现孩子已没有任何生命体征。”湘潭市中心医院的一位护理人员介绍。经初步调查,本次事故是由于天气炎热,车内温度过高,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据天天的爷爷回忆,当天上午,天天被父母带去打防疫针,回家时在车上睡着了,家人见状就让其他几个人先上楼,准备稍后再把天天抱回家中。没想到,之后一家人不慎将孩子遗忘滞留在车内,等到被家人记起时孩子早已死亡。

近几个月,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类似的儿童伤亡事故。6月18日,杭州一5岁男童不幸从4楼坠亡,而事发前男童被外出工作的父母留在家中。经警方初步调查,男童应是清晨醒来后,找不到父母,独自攀爬到阳台后坠楼。

伴随高温天气的到来,儿童溺水事件也屡见不鲜。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在广西南宁,两名小学二年级女生经确认溺水死亡。在湖南湘潭,今年6月中旬就发生了3起儿童溺亡事件,短短5天内就有6名学生溺水死亡。受访人士表示,每年教育部门都会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敦促学校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管好孩子,往往都难以见效。

悲剧背后还有多少疏忽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的背后,家长作为重要的监护人员,难以在儿童安全保护、安全教育过程中做到“全勤”。对这些悲剧发生背后有哪些是家长常见的“疏忽”,记者进行了相关梳理。

——安全防护设备缺失。“出于天性,成长过程中的孩童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像室内家具、电源、用火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等,这些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的隐患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长期从事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的业内人士朱白羽说。

朱白羽告诉记者,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遭遇无意识伤害致死比例较高,安全防护设备不可或缺,但部分家长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忽略安全设施的配备。记者近日在北京市走访发现,一些在幼儿园附近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并未配置儿童安全座椅,有些孩子上车后就直接坐到副驾驶位置,这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家长看护疏忽。记者了解到,部分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家长未能有效看护有关。广西南宁大沙田片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所住居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近年,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节假日、双休日会有一些学生偷偷到邕江游泳,而近期就已再度发生孩子在邕江溺亡的惨剧。

在湖南,也出现了因父母照看疏忽而导致幼儿在公共场所丢失事件。6月14日,长沙市民周先生夫妇报警反映,自己五个月大的孩子在广场被一名陌生女子抱走。后经警方初步调查,孩子被一有精神病史的女子不慎抱走。“虽然这并不是一起有预谋的拐骗案件,但也提醒家长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应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办案民警孔奕说。

——对儿童安全教育缺乏了解。记者采访多位儿童家长发现,不少家长对儿童安全教育了解有限,个别家长则主要依赖于孩子的在校安全教育。“家长和孩子在日常交流时主要侧重学习成绩、校园生活等,对校外的安全教育知晓度有限。”南宁市青少年健康服务学会秘书长张勇说。

张勇分析指出,受成长阶段影响,儿童难以做到充分的自我保护,进行一些危险活动、误食药物等,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因为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有的孩子在受到意外伤害后,不知如何应对,导致儿童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加强监护 打造儿童安全港湾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0-14岁人口达2.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近16.5%。受访专家表示,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保障儿童安全容不得“疏忽大意”。

“父母应尽可能地做好日常监护,针对室内车内等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时配置相关安全防护设备,并设置儿童安全自检列表,提前掌握防范知识、采取防范措施。”朱白羽说。针对部分家长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还可通过发放安全指南、开办家长课堂等形式来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建议,在缺乏双亲监护的情况下,学校应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部分监护责任。如请未出门打工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双亲”,学校老师也可主动承担“临时家长”角色。

“对于孩子们来说,还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加强教育。”在重庆任职小学校长的周卫宁表示,学校等相关机构可组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突发事件等专业教育活动,聘请交巡警、消防员等专业人士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儿童提高安全观念,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针对儿童安全问题,还可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设立安全预案,防备突发事件。每年由第三方机构对校园内外安全环境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有效减少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