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吴 楠
本报分别于5月22日和27日报道了流浪信阳街头13年的“哑巴”在浉河区民政部门和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得到救治和关爱的消息。昨日,记者获悉,为了让“哑巴”得到更好的照顾,浉河区民政部门将其送到了浉河区谭家河乡敬老院生活,流浪的“哑巴”终于有家啦!
昨日,在谭家河乡敬老院,记者见到了正在帮忙打扫卫生的“哑巴”。看到记者,他指指自己住的房间,然后笑着竖起大拇指。记者发现,与上次见面相比,“哑巴”胖了许多,也精神了许多。“看到他在这里生活得不错,我们就安心了!”浉河区民政局救灾救济股股长梅启顺说。
在“哑巴”居住的房间,记者看到房间内干净整洁,生活用品很齐全。虽是“初来乍到”,但与“哑巴”同住一个房间70多岁的“五保”户李大爷告诉记者,他俩早已成了默契十足的“老伙伴儿”。看到浉河区民政部门为“哑巴”送来了新衣,李大爷赶紧帮忙给“哑巴”换上。“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知道‘哑巴’的事情后,都很同情他,生活上都非常照顾他,他平常也喜欢帮敬老院打扫打扫卫生。”谭家河乡民政所所长朱延邑说。
梅启顺表示,按照供养协议,敬老院负责“哑巴”的日常生活,民政部门按国家规定按期拨付供养资金。“以后,我们将定期跟踪了解‘哑巴’在敬老院的生活情况,民政部门也将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帮其寻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