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原晋祠宋代圣母殿

也许是教科书情结,30年前在语文课本里学的《晋祠》,至今还记得其内容和插图,文中李白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更是烂熟于心。终于有机会见到庐山真面目,心中的那份怀旧感变得颇为复杂。

难老泉也会老

老实说晋祠给我的第一印象有些失落。

晋祠,现在已被开发成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两部分。在通往入口的路上和公园内,三五成群的各色“导游”和兜售地图的小贩围着初到的游客,死缠烂打地争抢着生意。

一旦某个地方出了名,那么商业元素就会如同洪水般侵入其中,晋祠也不例外。不过没关系,作为成熟的旅行者,是能够“闹中取静”的。

到这里不用刻意寻古,你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走的路:临汾川而降祉,构仁和以栖神;你陶醉的是白居易的陶醉: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你感慨的是欧阳修的感慨: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你惊叹的是北宋范仲淹的惊叹:神哉叔虞庙,胜地出嘉泉。

晋祠最有名的当是水。晋祠的水是一个符号,是文人骚客抒发山水之情的灵感符号。

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泉、善利泉和难老泉。这三股清泉为晋祠增添了小桥流水的情趣,曲径通幽的意境。在这引人入胜的福地洞天,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诗仙李白游览晋祠,曾慨然赋诗“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晋祠盛景会令美女更加亮丽,在这泉水映照下,“翠娥”的容颜如初升的月光一般皎洁,连桀骜不凡的美人也不由自主地歌之舞之。毫无疑问,千百年来水是晋祠的灵魂,是祠内最具动态的点睛之笔。

微风过处,池中水草浮萍随水流波,荡漾起伏。身为“拍照控”的我却全然忘了取景,坐在水边任由思绪胡乱地飞。池中的中流砥柱、张郎塔、人字堰等景,都在不经意间忽略了。

在晋祠三泉中无论水量或是名望,难老泉为首推。有关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古时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附近无水,村里一位受婆婆虐待的柳姓媳妇,每日从很远处担水,而婆婆作难,只饮身前桶中之水。一日路遇一牵马老翁,老翁求柳氏桶中水饮马,柳氏毫不迟疑应允,于是老翁送柳氏一根马鞭,嘱柳归家以鞭抽瓮,一鞭则水涨满瓮。从此柳氏便无需担水,小姑发现了秘密后,乘柳氏回娘家之际,拿马鞭乱抽水瓮,不料水汹涌喷出,溢流不止。正梳头的柳氏得讯,未及收拾,忙嘴衔头发,奔回家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流出,千年不绝,而成为今天的“难老泉”。《北齐书》载,北齐天保年间,曾建造两丈余高、八角攒尖顶的难老泉亭,亭下设井,水涌不绝,常年不息,再出石壁设龙头作神龙吐水之状。

那天在龙吐水处,我情不自禁掬了一捧水,喝了好几口。后来才得知由于环境破坏和过度开采,难老泉已于1994年彻底断流了,现在从渠壁龙头里流出的是不宜饮用的循环水(水泵抽上来的景观水)。仿佛饮了“盗泉”之水,于是心中嗟叹不已:难老泉也会老?

古树不朽的传说

晋祠的水美,如今成追忆。除了水,小时候通过课本还知道晋祠的树美。

穿行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晋祠内,品味着“古”的内涵。这里的殿古、堂古、楼古,但最古的恐怕还要属那常绿不衰、郁郁葱葱的古树。

被称为“晋祠三绝”之首的周柏便在圣母殿北侧,树有两株,一立一卧,卧者树分两叉,老干虬枝如出海之双龙,横扑向圣母殿,立者则柱立其间。据考证卧者较早,是东周时所植,所以叫“周柏”,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被誉为“晋源之柏第一章”,是晋祠沧桑历史的见证。欧阳修咏晋祠的诗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用在此处是最为恰当的。

听当地的老人讲,这棵形如卧龙的老柏树,原为左右两株,左如巨龙俯瞰,右似凤尾翎毛,故有“龙头柏、凤尾柏”之说。它们曾一起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体味着世间的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可惜的是,清道光年间当地百姓将左边的龙头柏给砍伐了。留存的这株凤尾柏心伤身累,缓缓向南倾卧。就在它历尽风霜雪雨,快艰难倒下的时候,一棵正在壮年的柏树托住了他,在“晚辈”的搀扶下,这棵龙柏又焕发了生机,绿叶在斑驳皴糙的枝干上重生。

千年古柏的生命传奇让每一位游人驻足良久,啧啧惊叹!更有导游,极具联想地将这古柏奇观引申为“老有所依”。

不远处就是一株“唐槐”,尽管比周柏“年轻”不少,但不逊沧桑。树皮厚实皲裂,似是一身鳞甲,树干的一面已经腐烂,被填上了水泥。晋祠园内有名的古槐树有十多株。

还有一株不知植于何年何月的巨槐,主干粗壮古老,但是枝条鲜嫩光绿。有导游说,这株古槐枯死多年,清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的圣寺庙会,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坐在枯槐下叫卖狗皮膏药:“膏药灵验,能治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他叫了半天,无人问津,老者一声叹息。言说:“如此仙药,无人来买。凡人无福,枯树宜生。”愤而把膏药往身后枯树上一贴,便扬长而去。不一会,枯死多年的槐树长满了青枝绿叶。人们惊讶地把这株古槐称作“复生槐”。

最励志的传说,还数王琼祠前的一雄一雌银杏树。明代重臣王琼希望后代子孙发奋读书,当时种植此树是取了“银杏树下可成材”的意思。晋祠内的王家祠堂展览馆内,王氏族人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足见王琼之思想对后人影响之大。

每棵古树都如一尊雕塑,都是不息的生命轮回。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深远绵长的史书。

走近每一棵,我都为之一振,肃然起敬。(木子青)